
吴婵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眼科
微创时代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2737人已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如今已步入微创时代。在很多手术中,传统的20G玻璃体手术系统(器械直径0.9mm)已逐渐被23G(器械直径0.6mm)及25G(器械直径0.5mm)玻璃体手术系统所取代。根据2013年美国视网膜专家协会(ASRS)的调查显示,美国96.3%的视网膜专科医师及全球92.8%的视网膜专科医师都在应用23G及25G微创玻璃体手术(MIVS)系统。2010年,Oshima等首次报道了27G(器械直径0.4mm)玻璃体切割技术,并逐步应用到临床治疗中,由于切口更小,27G可以垂直穿刺进入玻璃体腔,玻璃体进入巩膜切口的风险也较低,甚至可以不用套管针。术后切口密闭性高,通常不需要缝合,减少了手术时长,且很少出现切口漏相关的并发症,如结膜下气泡、结膜水肿、低眼压等。但其硬度较低,处理周边视网膜病变时较困难,难以应用于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目前主要应用于黄斑孔、黄斑前膜、黄斑水肿、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单纯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混浊、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活检术等相对简单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未来27G玻切手术器械的功能及硬度仍需进一步优化,才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并在大样本的人群中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本文是吴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