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病
人生活在自然中,与天地日月相参,与自然界形成统一的整体。自人类祖先始即不断进化,适应外界环境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不断轮回,适应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变化,调节机体内部脏腑、气血、阴阳,保持机体对自然界六气的适度“感应”和利用,维持各种生理功能的平衡。为了维持这种平衡,在炎热的夏季机体有出汗以散体热,平衡体温的功能;在寒冷的冬天,机体有收缩毛孔以保持体温的功能。人类在不同的季节,食用不同的应季谷物和蔬菜水果,适合脾胃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生理状态。然而现代化的都市,违背了自然生活环境,使人类的身体调节能力出现了新的变化,从而正逐渐改变着都市人的体质状况。
1、“空调肺”和“冰箱胃”致伤阳气
当人类还没有进入都市化生活时,人直接面对自然界,势必要承受由于气候潮湿、冒雨涉水、久处湿等地而招致的湿邪为患的疾病,此系外湿侵袭之湿病。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外湿的侵袭,但与此同时,由于空调、电冰箱等现代生活“必需品”的出现,人体自然的生理规律却完全被打破。在都市中,炎热的夏季人体不必出汗散热,而是用空调保持体温,殊不知,应热反凉的空调环境,使毛孔收缩,开阖不利,卫气不行,肺气郁闭,不能行使其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的功能。患“空调感冒”,越来越呈现多发态势,此与普通感冒不同,而是具有冬季感受寒湿之邪,缠绵难愈的特点。又由于电冰箱的出现,在夏季可以吃到尤如冬季一样寒冷的食物,结果在夏季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纳呆恶心、口干口粘、不欲饮水,倦怠乏力、肢体酸沉、精神萎靡、体重增加,头晕困倦、头重如裹等湿邪中阻症状者屡见不鲜,此系寒邪直中脾胃,脾被寒湿所困、脾阳受损,健运失司,胃失受纳,胃气不降,脾气不升,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阻于中焦,遂成痰成饮,不仅中焦之气逆乱,影响气血生化之源,且脾为气机升降之枢,执中央以运四旁,脾伤则枢机不利,升降反作,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导致蒙蔽清窍。故夏月时分,若因空调、冰箱使用太过,而出现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皆与脾肺受损,水谷精微不能运行变生湿邪有关。
以空调和冰箱为代表的现代生活方式,在给都市人带来身心愉悦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削弱了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改变了都市人的体质。如“空调肺”和“冰箱胃”导致的湿证,系因人体阳气的受损,阳气不足,水湿运化无力所致,“空调肺”和“冰箱胃”的直接后果是寒凉袭肺伤脾,使人奏理闭塞而少汗,久之肺气郁闭,宣发肃降功能失司,而脾气虚运化失司,多余体湿只能从肾排除,肾“过劳”而不足,肾主一身之元阳,肾阳虚则全身阳气亦虚。
2、饮饱失调和过食肥甘厚味伤脾生湿
“病从口入”这句话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意义。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病从口入”多指食用不洁之物造成疾病,而现代都市生活中,主要是指伴随着生活规律的紊乱,出现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度,或过食膏梁厚味所导致疾病。
过去物质生活匮乏,人们只求温饱,无过食或肥甘厚味可言,因此在潜意识里有崇尚食物,喜欢饱餐,追求美食的情结。殊不知任何事情都有过犹不及之虞。现代研究表明,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人体对能量的需求是有限度的,如进食过多产能过盛,超过机体活动之需,则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遂使肥胖。尤其是膏梁厚味多属高脂肪的不健康饮食,过食肥甘,使脂肪堆积于体内,造成高血脂、脂肪肝,附于血管壁,造成动脉硬化。生活在都市的人体能消耗较少,机体对脂肪的利用率降低,动脉硬化加剧。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僵硬度增加,血流不畅,目受血不足而视物模糊,耳受血不足而蝉鸣重听,脑受血不足则思维迟钝且健忘,心受血不足则心悸气短,失眠难寐。此虽多属肝肾不足,心肝血虚之证,但均与过食膏梁厚味有关。
另一方面,现代人的“电脑生活方式”,打乱了人类顺应自然“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起居作息规律。在无休止的“网游”中,常常是“废寝忘食”,在美食面前又常常是“饱食无度”。对于脾胃来说,时常是“供不应求”,时常是“供大于求”,失去应有的平衡。其最大弊端是打乱了脾胃固有的生理节律,使其功能紊乱,同时额外增加脾胃的负担,使其“时而超负荷运行”。所以饥饱无度是致伤脾胃的要因之一。
脾胃伤不仅水湿运化不利,水谷亦难以化为精微,而出现脾虚饮食不化,阻于中焦,留而为湿,郁久成痰,湿从热化为湿热,湿热最易上攻于头而扰神明,出现各种神志症状,如痰热则烦而难眠、如痰湿盛则精神萎钝等等。因此不良的都市生活方式造就了一个“脾虚湿盛”的一个亚健康群体。
3、多静少动,气虚阳弱
随着自动化甚至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在都市,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体力劳动,而从事脑力劳动。在大脑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四肢肌肉,骨骼关节却缺少了活动,长此以往,患上“久坐综合症”、“电视综合症”、“电脑综合症”、甚至“日夜颠倒综合症”出现身体肥胖、便秘、痔疮、颈椎病等。
中医讲“久坐伤气、久卧伤肉、久立伤骨”。生命在于运动,无论是人体脏腑机能,还是四肢百骸,都是用进废退。适当的劳作能彰显和调动人体的阳气,使之“用进”,而过分的安逸则使之“废退”,正所谓“劳逸适度”。故现代生活方式下人多静少动,不能激发人体的阳气,少气懒言,并未劳作,而常感乏力,或小劳即感疲乏,均系阳气不足之证。
4、长期伏案,督脉不利
督脉行于人体背部正中,手足六阳经皆与督脉会于大椎,故主人体一身之阳气,调节阳经气血,是阳脉之总督,亦称“阳脉之海”。又由于督脉上行入颅络脑,下行分支属肾,故督脉为肾气肾水之通路,交通心肾,充养髓海而益智。督脉通髓达脑,是阳气阴精入脑必经之路,携脏腑之精上输于脑,使头成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若督脉不利,则阳经气血逆乱,阳气不展。临证表现伴随颈项强直、背脊僵硬、腰酸肢软,又见头重如裹、困倦乏力、头懵多寐、四肢酸懒等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气壅滞,气机不畅的证候。
现代都市人越来越多地远离体力活动。伏案工作代替了体力劳动、开车代替了走路、乘电梯代替了登楼梯,电脑游戏代替了体育运动,罹患颈椎病、腰椎病及“脑供血不足”者日益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此系长期伏案静坐,遂使督脉气血不畅,阳气郁闭,脾阳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亦不能运化水湿,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输布津液,肾阳虚不能分清泌浊,亦不能温煦脏腑。气虚不行,阳气不温则水津失布停而为患,成为湿邪。
5、情志失调,脾胃受损
体内水湿代谢除肺脾肾三脏外,还有赖于全身气机的调达畅通才能实现。而现代都市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心理问题增加。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表现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或肝阳上亢、“木郁克土”之证,或思虑过度产生心脾两虚,心肝血虚之证。肝失疏泄克伐脾土,脾失健运而水湿不化。脾虚则食少纳呆,腹胀难消;气滞湿阻,则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湿浊上蒙清窍则见晕、眩、寐等神志症状。思虑伤脾,则在上述证候基础上出现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心神不宁等神志症状。
四、都市病的预防
都市病属亚健康状态,其发生与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其中膏梁厚味令湿阻中焦、现代生活设施和多静少动的生活工作状态令人阳气虚弱、情志失调使气机不畅令脾伤。其表现以湿困脾土、湿郁经络、湿浊上蒙清空之证为多,均属湿病范畴。故预防宜注重固护阳气、调畅情志、饮食适宜、劳逸适度。
固护阳气重在肺、脾、肾三脏;调畅情志重在心、肝两脏;饮食适宜即根据季节和寒、热、温、凉四性“四性”、及辛、甘、苦、酸、咸“五味”来选择应季的食物种类,也包括饮食性味的均衡平和与清淡;劳逸适度重在掌握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平衡,科学健身不仅能增强体质,还使人思维敏捷,乐观积极,精力充沛,可大大减少都市病的发生。
本文是李方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