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小心染“毒”上身--丹毒发生的原因和预防
什么是丹毒?
丹毒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淋巴管的真皮浅层为主的细菌感染。定义有点绕口,可以简单理解为:由细菌引起的皮肤真皮浅层部位的淋巴管炎。
丹毒的常见原因?
丹毒最好发于下肢,基本都是单侧,也可以发生在面部和手部。常见的原因是:皮肤微小的伤口让细菌(主要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机可乘,多继发于某些皮肤疾病,以足癣(俗称香港脚、运动员足)最常见。所以南方雨季最容易发生,特别是城市水浸街后发生率上升。在皮肤科门诊丹毒绝大多数伴随明显的足癣,潮湿闷热季节足癣的发病明显增加或加重,丹毒的风险自然也比较大。除此之外,皮肤皲裂、注射消毒不到位、老年人、糖尿病、耳鼻周围感染等等也是常见的诱因。
丹毒不处理的健康隐患?
丹毒诊断及时,治疗效果非常好,青霉素仍然是本病的首选治疗药物。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有很多风险,就局部来说有可能引起皮肤溃疡坏死,病变深入引起蜂窝织炎,筋膜炎,在没有有效抗生素以前,本病还有截肢的可能;而全身反应,细菌可以侵入血液系统,引起肾炎、败血症、甚至死亡。
怎么预防?
丹毒多数还是可以预防的。首先要注意及时治疗基础皮肤疾病,超过70%以上的患者有足癣,而足癣目前是一个完全可以根治的皮肤病。新型抗真菌药安全有效,日常主要预防即可完全治愈。治疗失败多数是因为用药方法不当、疗程不够、部分外用药耐药、患者依从性不高等有关系。在雨季足部浸水后一定要用流水和肥皂将脚冲洗干净,擦干后再换干净干燥的鞋袜;如果浸水时间过久,可以用1%盐水泡足,有足部伤口的禁止趟水。浓度为1/5000~1/10000的高锰酸钾每天浸泡20分钟可以有效预防丹毒。位于面部腔口皮肤黏膜交界处的感染要及时处理。
本文是吴良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