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排便困难-便秘

发表者:王伟 人已读

便秘是指一种症状,也可理解为一种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便秘本身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当结肠(大肠)肌肉无法有规律地正常运作,以致粪便未能如常排出体外,便会造成便秘。不同患者对便秘的描述也不同,最常见的是排便费力(52%)、粪便干结(44%) 、排便不尽感(34%)、排便频率减少(33%)。便秘在欧洲的发病率是17.1%,大洋洲则为15.3%。中国百姓经常称“上火”了。最容易让人误解的是只有粪便干结才是便秘

便秘通常被当成小毛病对待,但事实上它能导致痔、肛裂等肛肠疾病,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猝死,也是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等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有研究发现,便秘患者中结直肠炎症、结肠黑变病、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等疾病结肠镜下检出率逐渐增加。慢性便秘指的是病程至少超过6 个月。较重的便秘会形成临近直肠的完全性梗阻,疼痛难忍、出血等,极其严重的便秘可以使整个结肠的粪便形成一个个核桃。

便秘的成因有很多,部分人的病因更不只有一个。下面列举一些可能会导致便秘的情况:

生活习惯产生变化,例如假期或外游,日常频繁活动改为静坐较多。

年龄,长者比年轻一辈较常出现便秘

疾病及药物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诱因。

抑压便意。

怀孕或更年期期间体内激素水平产生变化。

服用某些药物包括制酸剂、强效止痛药(如吗啡)及一些抗抑郁药。

部分疾病例如帕金森病或糖尿病

肠道菌群异常等。

根据罗马Ⅲ标准,便秘的诊断须满足下列标准:患者在未服用泻药的情况下,在过去12 个月中的任何12 周内至少出现下列两种情况。

每周少于3 次排便。

25% 以上的排便中出现粪便硬结。

25% 以上的排便中感觉到排便不尽感。

25% 以上的排便中感觉到排便费力。

排便时需要手指辅助。

根据结肠传输的速度和直肠排空的效率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性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 及混合性便秘

罗马Ⅲ标准中,与慢性便秘有关的功能性胃肠病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和医生应该如何观察大便呢?

排大便时应确认四点:大便的硬度,最理想的就是“香蕉形大便”;大便的量,与前一日所吃的食物量比较,如果排出的量明显过少,即使有排便,仍应视为便秘;大便的味道,如果是刺鼻的臭味,说明肠功能紊乱明显;排便的感觉,排完便后是否有舒畅的感觉。

关于便秘的诊断,首先是找出原因。如果最终确定是肠道功能不良所致的便秘,则需要找对便秘有专长的专家治疗。

治疗应该主要包括三方面:心理辅导、饮食和生活习惯教育、药物治疗。

有人接受良好的心理治疗之后,能很大程度上减轻便秘。同时,患者必须进行规律、规范的排便习惯教育。最经典指导是:每天早上准时起床,准时去上厕所,集中精力排便3 5 分钟,无论有无排便,天天坚持不懈。如果排便的时候,还拿着手机不停地刷,或者心里还想着别的事情,不够专心,那还是做好去医院报到的准备吧。

有人曾经问我:“我随意吃喝拉,也没有问题,怎么到你这儿就有那么多要求呢?”对此,我只能回答说:“一些日常习惯对于个人不需要鉴定对与错,但是,如果要给出一个专业的推荐,需要谨慎。好比一个人拿了几十年的筷子,吃饭几十年都没人说他吃得不好,有一天,他终于发现自己用筷子夹豌豆的效率明显不如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可旁人一看就知道,他从小养成的拿筷子的手法就注定了夹不好豌豆。又比如,一个人从小习惯用左手拿笔,长大了之后想当书法家,左撇子要找到老师都会绝望,要成家更是难上加难!不到关键问题暴露的时候,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去改变自己的习惯。”

药物治疗有多种,便秘常用泻药作用机制分为以下4 类:①渗透性泻剂:具有高渗透特征,使肠内容物容积增加,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硫酸镁等,极少数患者因腹胀而不能耐受。②刺激性泻剂:通过刺激肠黏膜及肌肠间神经促使肠蠕动、推进运动增快,中药有蕃泻叶、大黄及一些复方制剂,西药主要是酚酞和比沙可啶等,长期使用可致肠神经损伤和肠平滑肌萎缩,此类药物因含有葸醌类化合物可引起结肠黑变病,完全停用后可缓慢恢复。③润滑性泻剂:可软化粪便、润滑肠壁的而使粪便易排出。主要有液体石蜡、甘油等口服用药及开塞露等直肠用药,长期服用可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④容积性泻剂:不被肠吸收,在肠内吸收水分后阻止水分被吸收增加粪体积刺激肠蠕动,此类主要为含纤维素和欧车前的制剂,如麦麸、甲基纤维素等与增加膳食纤维的作用相似,此类药物疗效不显著,还须大量饮水。

手术治疗需要谨慎,有些患者术后还是便秘,而且还增加了并发症。粪菌移植为难治性便秘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可以挽救一些人的肠。但是,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良好疗效,哪类患者受益最多,这需要专业的医学判断。

另外要提醒的一点是,便秘以及相关的腹痛,须与肠易激综合征鉴别。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