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系统积水
1. 肾积水
对胎儿肾盂积水诊断标准,迄今尚未统一,分级方法亦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分级方法,一是美国胎儿泌尿协会 SFU 的分级法,二是按肾盂前、后径 APD 分级法,但两者对肾实质变化缺少客观评价标准。
超声图像:
(1)在任何孕龄肾盂前后径小于等于 3 mm 均属正常;
(2)<32w 肾盂前后径>4 mm,>32w 前后径>7 mm 可诊断为胎儿肾盂积水;(3)>32w 时肾盂前后径 5~8 mm,9~15 mm,>15 mm 分别为轻、中、重度胎儿肾盂积水。
处理及预后:
孕 24~28w 前胎儿肾盂扩张>6 mm,需 30~40w 复查,进行观察监测。其可能是由胎儿膀胱输尿管返流引起,为正常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短暂表现,在宫内或在出生后的第 1 年会消退。但也可能是严重障碍的第一个证据,约 4% 胎儿可在宫内逐渐加重,最后引起肾脏病理改变。
随着肾盂扩张程度增加,生后肾病发生率和手术率增加。如果不考虑孕周,诊断肾盂扩张,8 mm 为最佳阈值。若肾盂前后径>11 mm,建议胎儿期及新生儿期监测其进展,产后手术率较高。另外,肾盂前后径>15 mm 多与泌尿道畸形有关。
总之,不合并其它畸形的胎儿肾积水大部分预后良好,故建议行胎儿染色体检查,并仔细超声检查排除其它畸形。若无其它异常情况,大部分在妊娠晚期或出生后可自行缓解。少数是由于先天性尿路狭窄所致,多表现为肾积水渐进性加重,需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
但若超声检测不到羊水平面,膀胱未显示,则说明胎儿双肾无功能,胎儿预后不良。当一侧肾正常时,单侧梗阻胎儿存活率达 100%。即使单侧肾缺如,只要不影响胎儿肾发育,且羊水量正常,产后仍能正常生存。
2. 肾盂、输尿管积水
表现为肾盂集合系统扩张和输尿管扩张。主要原因有:
(1)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2)膀胱输尿管反流;
(3)输尿管囊肿;
(4)输尿管异位开口;
(5)输尿管重复畸形;
(6)先天性巨输尿管。
超声表现:
正常情况下,输尿管往往不能显示。输尿管扩张表现为蛇形弯曲状扩张的无回声结构,直径可由数毫米到 2~3 cm 不等,常合并肾盂积水。在单侧发生的病例中,羊水量是正常的。在双侧发生的情况下,羊水可能会减少。
处理及预后:
良好,大部分患者出生后 2 年内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但如果儿童期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到成人可病情加重,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其中先天性巨输尿管可并发感染及脓肿,手术治疗效果佳。
3. 膀胱扩张:
膀胱扩张常合并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肾盂积水)。男性胎儿较常见的原因有后尿道瓣膜、梅干腹综合征或尿道闭锁。女性胎儿中常合并有复杂的泄殖腔畸形。上述畸形,均提示可能有染色体异常,须做核型分析,且预后差。因远端尿道梗阻,孕早中期即可合并有羊水过少,其引起肺的发育异常,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处理及预后:
如果不合并其它畸形,染色体核型是正常的,羊水量在正常范围内,预后可以是有利的。若妊娠 24 周前已发生羊水过少,而且肾脏为高回声(合并或不合并囊肿),影响胎儿多系统发育,威胁其生命,需严密监测,有时须行胎儿期干预,预后都是不乐观的。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