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尚庆丽 三甲
尚庆丽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眼科

爱护眼睛,从我做起

5102人已读

一)眼睛需要哪些营养素?

眼睛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钙锌,和硒。

蛋白质 :视网膜中有一层是感光细胞层,感光细胞层有两种重要的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視杆细胞的功能主暗视,視锥细胞则主明视。杆体细胞对微弱光线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包含有一种特殊的视素质;视素质是由蛋白质和维生素A合成的,缺乏蛋白质便会引起夜盲症、白内障等眼疾。

维生素A :视素质是一种含有维生素A衍生物的复合蛋白质。如果维生素A缺乏或不足,便会使视素质的再生缓慢,不健全,从而使暗适应机能减退,影响夜视; 维生素A的缺乏还会引起角膜上皮脱落、增厚和角质化,使这个原来透明的膜变得不透明。

B族维生素:它关系着视神经的健康,是维持并参与神经(包括视神经)细胞功能和代谢的重要物质,它也有保护角膜的作用。缺乏B族维生素,容易发生神经病变、神经炎,眼睛易畏光、干涩,视力模糊、流泪等。

维生素C :眼球晶状体中的维生素C较其他组织明显偏高,是晶状体的重要营养成份,若摄入不足,常使晶状体混浊,是导致白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钙:是神经中的“信使”,参与形形色色的神经冲动。神经细胞(包括视神经)缺钙,容易出现视力疲劳和注意力分散。

锌: 能够增强视神经的敏感度,缺锌会影响维生素A在体内的吸收。

硒 :在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中,以眼睛的含硒量为最高,是维持视力的重要微量元素。

二)保护眼睛的食物是哪些?

1.吃含β胡萝卜素多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菠菜等绿黄蔬菜,黄色水果、蛋类、乳制品等,因为β胡萝卜素在体内平均有1/6会转化成维生素A。不过,维生素A、β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跟脂肪一起吃效果更佳,所以最好入菜或饭后吃。

2.类胡萝卜素

除了β胡萝卜素外,类胡萝卜素家族的其他成员,比如叶黄素、玉米黄素,对眼睛健康的贡献也不可忽视。类胡萝卜素的来源,包括深黄、深绿和红色蔬果,如南瓜、青辣椒、西红柿、玉米、木瓜、哈密瓜、芒果、西瓜等。叶黄素跟玉米黄素可在深绿色多叶蔬菜中找到,如菠菜、芥兰、芥菜、西洋芹等。

3.B族维生素

糙米、胚芽米、全麦面包等全谷类食物,还有肝脏、瘦肉、酵母、牛奶、豆类、绿色蔬菜等,都富含B族维生素。

4.维生素C

番石榴、猕猴桃、木瓜、橙子、橘子、葡萄柚、草莓等含维生素C较多。同时当季水果的维生素C更高。一些蔬菜既有维生素C,又可提供β胡萝卜素,如青椒、芥兰、西兰花、菠菜、西红柿等。但维生素C怕热、怕光线、又怕铁锅,最好尽量生吃以减少营养素流失。

5.维生素E。

维生素E也是抗氧化物,植物油(例如橄榄油、黄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坚果类(例如核桃、杏仁、腰果、花生、松子、葵花籽等)、小麦胚芽,都是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不过要控制油的摄取量,以吃饭的瓷汤匙为单位,一天至多两汤匙。坚果类的能量也不低,每天最多只能吃两把。坚果类尽量不用盐炒、不加糖。

6.花青素。

花青素这种抗氧化剂可以增强夜间视力,减缓眼睛黄斑退化。红、紫、紫红、蓝色等颜色的蔬菜、水果或浆果,例如:红甜菜、蓝莓、蔓越莓、黑樱桃、紫葡萄(皮)、加州李等,都含有花青素。

7.蛋白质。

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包括瘦肉、鱼、乳、蛋和大豆制品。

8.锌。

缺乏锌可能导致黄斑部退化。锌在生蚝、贝类、鱼虾等所有海鲜中都有。另外,小麦、坚果中,也含有锌。

三)日常用眼卫生有什么?

要保护眼睛,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预防近视。不在强烈的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读写姿势要坐端正,眼与书之间要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不躺着看书。乘车走路时不看书。

2.读写时间不宜过长。每隔50分钟左右要放松休息一下,或是做做眼保健操,或是到窗前眺望远处。

3.不要长时间观看电视节目、操作电脑和玩电子游戏。

4.注意防止眼外伤,异物入眼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

5.不用手揉眼睛,不用脏手帕或脏毛巾擦眼睛。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浴具。

6.不直视太阳(尤其是在正午)和电焊光,以免烧伤眼睛。

7.患上眼疾要及时医治,同时注意不要将病菌传染给他人

8. 注意锻炼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合理饮食,并补充足够的钙、磷及维生素, 少吃甜食。饮食中增加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供应,可使有遗传背景而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减少或中止近视度数的增加。

9、青少年应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糖尿病人怎样保持眼健康?

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非常大,从外到里可影响眼睛各组织结构。比如糖尿病可使角膜溃疡、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发生机会增多,更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些眼病中,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眼部病变发现的越早,治疗的效果就会越好。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应及早关注眼健康,并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再进行治疗,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治疗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具体应做到:

(1)控制饮食,多做运动,尽量保持血糖正常,积极的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尽可能恢复正常水平,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眼部疾病;(2)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常常患有高血压,所以治疗高血压也是很必须的,治疗高血压既可以缓解糖尿病也可以预防眼部的疾病;(3)积极治疗高血脂;(4)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做眼部检查,包括视力和眼底检查,Ⅰ型糖尿病,发病后5年首诊,以后每年一次;Ⅱ型糖尿病,确诊糖尿病时首诊,以后每年一次。如在检查时有异常发现,应缩短随诊间隔,当出现视力改变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当经常到医院进行眼底检查;(5)如果经过检查后确诊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避免剧烈运动,依据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目前激光,手术,玻璃体腔内注射VEGF抑制剂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有效手段。

五)数码产品对眼睛的危害有多大?

随着科技生活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数码设备的诞生和普及。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让我们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生活乐趣得到丰富,但大量使用数码设备会引起眼睛出现一系列症状,诸如“眼睛干涩不适,甚至干燥、畏光、视物模糊。我们称为:数码视觉疲劳

数码视觉疲劳是指盯着电脑屏幕(其中也包括个人的数码设备)、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不中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视觉综合反应。

数码视觉疲劳的表现及对眼睛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1.视力问题:视力模糊(无论近视还是远视)、调节疲劳、重影、刺眼畏光、眩光及颜色感知失真。

2.眼睛问题:眼球泛红灼热、酸刺痛、干痒溢泪,疲惫劳累、对光敏感以及戴隐形眼镜不适。

3.其他身体不适:长期调节疲劳、长期盯着电脑等屏幕,对于青少年来说,长期近距离面对电脑等屏幕,会引起调节痉挛而看不清远处,继而造成真性近视;对于45岁以上的人来说,眼睛的调节能力逐步下降,会出现老花、近距离视物疲劳,并且不能持久用眼

4、双眼视神经长期高度地紧张很容易会使眼睛发胀,从而导致视神经功能慢性减退;

5、人正常的眨眼次数为每分钟15次左右,很多人喜欢一直不眨眼的盯着电脑等屏幕,而眨眼动作的减少,会使得眼表面的泪液蒸发过多,如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很可能会引起眼球表面的炎症;

6、长时间面对电脑等屏幕,更会使疲劳症状加重,很可能诱发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病。

7、导致产生数码视觉疲劳的另一危害原因是短波蓝光。数码产品荧屏所发射出来的蓝光比传统显象管高出许多倍,尤其荧屏越小蓝光量起高,智能手机蓝光量高达95%,蓝光的穿透性强,能穿过晶体直接照射到眼底,长期大量照射可导致未成年人的视网膜出现光毒性损伤,甚至视网膜穿孔,对成年人也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视网膜伤害。


尚庆丽
尚庆丽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