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要做到预防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急性心力衰竭正成为目前最突出的心血管病症。而且急性心力衰竭大多是由于心脏病引起的,因此心脏病患者要注意预防急性心力衰竭。而控制好各种基础疾病,并且定期体检,是防治急性心力衰竭的最好办法。
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时应采取坐位
如果急性心力衰竭一旦发作,一定要尽早到医院急救,而在此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体位十分关键。患者千万不能躺下,一定要采取坐位,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这种姿势能有效地减少静脉系统的血液向心脏回流,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并可使较轻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自然缓解。
要做到预防急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较明显的昼夜规律变化,如果能按照规律防治,减轻心脏负荷,可预防急性心力衰竭复发。
1、择时重点护理
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左急性心力衰竭,多于夜间发生或症状加重。而以淤血、水肿为主要表现的右急性心力衰竭则多发生在下午。因此,患者下午或夜间睡眠时,轻度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头高位,较重者取半卧位,这样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防止病情反复或加重。
2、择时休息与活动
由于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情变化规律是上午轻,下午或夜间重,因而应将病人的活动安排在上午进行,包括住院病人的探视、检查等。下午及晚上尽量使病人保持安静,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减轻对心功能的不利影响。
3、择时服药
强心甙类最敏感时间在早晨,故于早7时前服药为好。利尿剂与强心甙作用敏感时间基本一致,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均宜在早7点前服药为佳。
4、择时饮食
为了减轻胃肠氧耗增加而加重心脏负荷,有夜间发作危险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应将晚饭提前至下午6时,进餐量要少。有吃夜宵嗜好的病人,应注意改变这种习惯,以减轻夜间心功能的异常变化。
专家温馨提醒: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极度烦躁、极度气促,咯白色泡沫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干湿性罗音,更有甚者会出现心原性休克。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后,除积极配合医生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