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松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中医对慢性肾病的优点

发表者:曹云松 人已读

在慢性肾脏病治疗过程中坚持辨病和辩证相结合原则,根据不同时期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的原则分为以下几项:

1)、标本兼顾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在其发展过程中,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为标;多虚实夹杂,故治疗时一般应以标本兼顾,且须多考虑治本,如肾性水肿,多因肾不主水、脾失运化,以致水湿停聚,泛溢肌肤为肿,此为本虚标实之证,宜以补益脾肾为主,兼以利湿消肿。若疾病过程中,出现标急于本的情况,应着重治标,如肾性水肿,因外感风寒而加重,兼见恶寒、发热等表症,多由风邪入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所致,此标急于本,应治标为主,当疏风散邪、宣肺利水。

2)、扶正为主

慢性肾脏病以“虚损”为本,肾藏精气,精气充则五脏六腑气血旺盛,精气虚则五脏不足,故“精气夺则虚”。肾脏劳损,阴阳气血皆以虚损,施治当以补益肾元为要;而肾元虚损病及五脏,五脏所伤穷必及肾,故调治五脏亦可安肾。

3)、联系他脏,辨证论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息息相关。肾病不限于本脏,可以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的病变也可以影响肾脏。外邪犯肺常诱发或加重肾脏病,如肺失宣降而见水肿,当从肺论治。脾失健运,不仅水质停聚,泛溢肌肤,甚者湿浊壅阻致生化乏源;脾虚失于统血,既见肌衄、尿血等血证;这些均是肾病病因病机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脾论治,有利于肾病缓解。肾脏病病史漫长,缠绵难愈,常致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是慢性肾脏病中的主要证型,表现为气机失调诸症,从肝论治,不仅可以减少蛋白尿、血尿,亦使肝阳不亢,血压平稳。慢性肾脏病常伴有心脏病变,表现为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或心肾阳虚、水汽凌心等,可从心论治,或心肾同治,有利于改善肾功能。总之肾脏病的治疗必须与其他脏腑病变的治疗相结合,这也显示出中医肾病治疗的特点。

3、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势

慢性肾脏病病程长,缠绵难愈,病情复杂多变,病情发展各不相同。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1)、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

中医学根据人体不同时期、疾病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判断整体状态,制定治则治法,既准确无误的室性个体化治疗,也可以提前预测疾病发生发展,及早干预,防治疾病演变,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2)、整体观念,动态治疗。

中医学的精髓之一“整体观念”,包括人体内部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全面动态把握肾脏病发生发展,注重人体阴阳平衡,形神统一,注重机体与自然、社会和环境的和谐,通过整体调整,治病的同时与养生相结合,使气血阴阳以达平衡。

3)、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中医学认为“不治已病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强调重视保养身体,护卫正气,提高抗邪能力,患病后则防治疾病进一步发展,病愈后防止复发。其倡导早期干预,截断病势,在养生、保健、治疗和康复等方面早期干预。因此对于没有肾病的人群要积极预防,做好宣教,如低盐饮食、忌暴饮暴食、合理摄入动植物蛋白,防止感冒,戒烟戒酒,避免滥用药物,适当多饮水,及时排尿,适当锻炼等。对亦有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积极治疗,注意防护,避免加重和进展,以提高生活质量。

4)、综合干预和治疗

中医对于慢性疾病有着长期的治疗经验,既有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也有针灸、推拿、药浴等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如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灌肠,离子导入等,不仅疗效可靠,而且毒副作用小,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

自古中医学对“慢性肾脏病”发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有着独到的认识,在具体治疗上更是多种多样,综合治疗,推迟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到透析、肾移植期。

本文是曹云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