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胃肠间质瘤

发表者:李雷 人已读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1%~4%。一般的发病年龄在55~60岁。临床上,六成至七成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胃肠道间质瘤早期诊断不易,由于症状不明显又缺乏特异性,往往难以早期发现,但多数患者一般都会持续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稍一进食就有饱胀感。

发病部位 :胃,小肠,结直肠,食道

症状

一、胃肠道间质瘤的无特异性特征

胃肠道间质瘤的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无特异性。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而在食管,吞咽困难症状往往也常见。部分病人因肠穿孔就诊,可增加腹腔种植和局部复发的风险。

二、转移是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第一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淋巴结和腹外转移即使在较为晚期的病人也较为罕见。转移瘤甚至可发生在原发瘤切除后30年。小肠胃肠道间质瘤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而食道胃肠道间质瘤恶性程度低。因此,严格来说,胃肠道间质瘤无良性可言,或至少为一类包括潜在恶性在内的恶性肿瘤。

诊断

CT、超声内镜、消化道造影可协助胃肠道间质瘤大小、局部浸润、转移、位置等的判断。

根据病人消化道出血或不时的临床表现,结合内镜检查如胃镜、肠镜检查的非粘膜发生肿瘤结果,CT或内镜超声显示的发生于胃肠道壁的肿瘤,可作出初步的诊断。消化道造影可帮助诊断肿瘤在胃肠道的确切位置及大致范围。但临床诊断不足以确诊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的确诊最终需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的结果。典型的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近30%病例中SMA阳性,少部分病例S-100和Desmin肌间蛋白阳性。但少数病例(<5%)CD117阴性,且存在一些CD117阳性的非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因此,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组化诊断也并非绝对的,尚需结合临床和一般病理结果,有时需通过免疫组化排除其它肿瘤。

诊断与鉴别

根据病人消化道出血或者不适的临床表现,结合内镜检查如胃镜、肠镜检查的非黏膜发生肿瘤,ct或者是内镜超声显示的发生于胃肠道壁的肿瘤。

治疗

1、首次治疗及完整切除肿瘤发现间质瘤的首次治疗极为重要。恶性胃间质瘤治疗方法如果采用合理的首次治疗,疗效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达到54%。而其他复发病例的5年生存率仅10%。因此追求首次治疗的成功最为关键,而不是日后复发的无休止被动治疗,疗效甚差。

2、无瘤操作及术中防止肿瘤破溃间质瘤的包膜极易破溃,这与一般胃肠道癌明显不同。由于肿瘤仅有一薄层包膜,且存在一定张力,稍一触碰即破溃,尤其是小肠间质瘤,常悬挂于肠壁及系膜上,稍有破溃,无法钳夹及处理,恶性胃间质瘤治疗方法往往只能任其破溃加重,腹腔播散。

预后

GISTs总的5年生产率为35%,肿瘤完全切除5年的生存率50-65%,不能切除者的生存期小于12个月。肿瘤位置、大小、核分裂数和年龄均与预后有关。食管GISTs预后最佳,而小肠最差。

我们科采用腹腔镜下微创切除,比起传统手术有其显著优势。切口小,恢复快。


本文是李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