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是根据典型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既包括了典型孤独症,也包括了不典型孤独症,又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症状。
一.定义。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先天精神疾患,和后天家庭教养无关。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典型孤独症,其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主要体现为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都具有本质的缺损。其主要症状为: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不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
提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概念,主要根据是在临床上逐渐发现,很多患者未必在三个方面都有明显的缺损(比如未必有刻板的行为),够不上典型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但是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缺陷,难以用一个特定的“标签”来命名,所以引入“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个概念,把孤独的相关行为表现看成是一个谱系,程度由低到高,低端的就是“典型孤独症”,高端的就逐渐接近普通人群。引入谱系概念之后,就可以说,所谓的孤独症,只要具备了“三联症”特征的一部分,就没有“是与不是”的概念,更确切的是“在谱系内的缺损程度有多深”。
孤独症谱系障碍,除了在核心症状上的表现,还有一些外围症状,比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感觉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的感官干扰很大,造成自闭症患者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他们往往存在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等;存在便秘、尿频或小便失控、消化不良和营养偏差、皮肤易生湿疹、易感冒、睡眠障碍等;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二.病因。
孤独症的病因已有的研究说法不一,未有定论。基本上形成的共识是:孤独症患者表现出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是由脑生物学的因素导致的;造成脑生物学改变的原因,可以从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和生态学等几方面加以分析。
孤独症的医学生物学原因,可能与遗传学因素、免疫因素、生化因素、孕产期因素等有关。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孤独症的核心缺陷,有三个主要的假说:心理理论缺陷说、中枢性统合不足说、执行功能缺陷说。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孤独症并不单纯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一种静态症状,而是一个发展着的过程,发生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
三.康复治疗。
孤独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高度重视。
孤独症病因和生化异常改变极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采取综合康复治疗。
孤独症提倡早期康复治疗。在2岁时实行及时的干预会有很好的收效,尤其是对于程度严重的孤独症儿童而言。一旦晚于这个年龄,严重的孤独症患者在3岁以后再确诊、干预,收效就不太乐观,孤独症或许会伴随终生。程度为中度的孤独症儿童,6岁以前的干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效。程度较轻的孤独症患者,6岁以后仍有机会,这种机会或许一直延续到12岁左右(6岁左右,神经系统发育完成了80%-90%,其余10%-20%会在12左右基本完成)。所以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巨鹿县医院儿童康复科康复治疗工作始于2008年7月份,经过8年多的发展,无论在技术上、规模上在邢台地区乃至河北省都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巨鹿县医院被中国残联“七彩梦行动计划”定为贫困孤独症儿童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目前我们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5名,包括专业的康复教师、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感统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主要的治疗对象是:孤独症谱系障碍、脑性瘫痪、脑外伤后遗症、以及其他伴有肢体、智力残疾的儿童。院领导十分重视康复队伍的培养,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多种形式进行人员培训,先后派康复治疗师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湖南大学湘雅二院、湖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山东省儿童医院、重庆市儿童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及康复机构进修学习,为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孤独症患儿的康复治疗,包括引导式教育、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感觉统合治疗等。
目前我们有一流的康复治疗技术、一流的康复治疗团队,患者足不出门就可以享受到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康复治疗技术。欢迎广大的患儿家属咨询就诊。
本文是邓增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