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晖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那条叫“抑郁症”的黑狗,离我们很近很近……

发表者:欧阳晖 人已读

心中的抑郁就像条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丘吉尔

9月16日,年仅28岁的演员、歌手乔任梁在上海意外死亡,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有知情人士透露,乔任梁是因抑郁症自杀身亡(用塑料袋套在头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乔任梁)

但是从社会各界的舆论当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包括一些医务人员在内的公众,对于抑郁症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

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必须让大家重新认识和了解抑郁症,提高对抑郁症的敏感性,争取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治疗,从社会层面上防止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和不良后果。

抑郁症往往袭击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

近年来,知名人士抑郁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使得抑郁症这一精神疾病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但很多人还会觉得抑郁症离自己很遥远,因为最能让大家联想到的抑郁症危害事件,是下面这些:

憨豆先生:在盛名背后的阴影

梵高:悲情画家抑郁离世

丘吉尔:一个忧伤倔强的老首相

戴安娜:天堂里的忧郁玫瑰

张国荣:替我们完成了轰轰烈烈死去的想象

其实,抑郁症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致残疾病。目前来说,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我国抑郁症人群约9000万,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

2005年,国内通过抑郁量表对上海各级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金山分院、普陀区人民医院和长宁区地段医院等)的医生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就显示,有69.4% 的医生呈现出不同的抑郁状态。

正如崔永元所说:“抑郁症离我很近,近得像亲兄弟”。

像了解感冒一样认识抑郁症

抑郁有三个阶段,抑郁情绪≠抑郁症

第一阶段:抑郁情绪

抑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抑郁情绪不是悲伤,而是缺乏愉悦体验),当我们面对挫折、失败等负性事件时,产生抑郁情绪是一种正常反应,一段时间后,我们经过调整是可以走出来的,并不是有抑郁体验就是得了抑郁症。

第二阶段: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就是比较长时间(连续几个星期)地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里,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精神颓废,心中极其压抑,时常感到十分烦躁。例如一个人遭遇亲人去世或突然失业之类的重大事件时,就很有可能会陷入抑郁状态里。

第三阶段:抑郁症

只有长时间(持续两周)、无原因的处于抑郁状态中,并且社会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时(比如成天躺在床上起不来、学生不能上课、上班族无法工作等),才能被诊断为抑郁症。

抑郁患者的症状表现

多数重度抑郁患者可有正常的外观,而有些患者则伴有较为明显的症状,如仪容仪表和卫生状况差,体重下降。此外,还会有以下症状:

精神运动迟钝

情感表达障碍

精神运动型兴奋或不安

重度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中,在两周时间内至少有以下症状中的 5 个:

情感低落: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表现为易怒的情绪

快感缺乏:兴趣减退或丧失,对几乎所有活动都失去乐趣

明显的体重变化,食欲不振,对于儿童来讲,很难达到预期的体重

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

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疲惫感

自卑感

思考能力和注意力下降,优柔寡断

反复的自杀念头,或反复的没有具体计划的自杀念头,或有自杀的企图及详细的计划

抑郁症就像“精神的感冒”,是可治可控的

由于对抑郁症缺乏正确认识,很多人觉得抑郁症是心病,只能靠意志、勇气以及一些心理疗法慢慢改善,所以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并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

但其实,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为抗抑郁药治疗,而且有医学研究表明,在就医的半数患者中,抑郁症发作在6个月内可以缓解,3/4患者在2年内可达到临床痊愈,90% 的患者会对至少一种抗抑郁药或合并治疗干预有效;此外,抗抑郁药的巩固和维持治疗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复燃率和复发率。

每当抑郁来临时,我都为它戴上微笑面具

德国心理学家乌尔苏拉·努贝尔在《不要恐惧抑郁症》一书中指出: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征是,他们都试图尽可能长地躲藏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后面,用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强大的意志,去履行每日的义务和要求,而把病痛留给自己,不让身边的人有所察觉。

这似乎解释了,很多人如果不是自杀,可能都没有人知道他患有重度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掩饰病情并拒绝寻求帮助呢?

1、抑郁症患者大多有完美主义倾向:不论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还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2、抑郁症患者不擅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可能会觉得“如果我向别人求助,那就代表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所以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不会过多地去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困难或愤怒。

3、抑郁症患者的低自尊:一些抑郁症患者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但他们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要不停地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否则就会觉得很空虚,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

我们该如何面对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

1. 不要歧视,不应该从道德角度评价抑郁症状,如指责患者懒散、不思进取、不孝顺等,将疾病与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混为一谈;

2. 表达真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但不应该是简单的安慰“没事的,坚持一下就好”“有人比你更不幸”等;

3. 做好陪伴和支持,陪伴中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充分沟通,家人、亲友的情感支持和帮助对于患者恢复自信、改善症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4. 重视运动的作用,抑郁症患者往往因症状影响不愿参与运动,家人亲友的陪伴、鼓励在此时就是非常重要的支持。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对于日益普遍的抑郁症,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像对待感冒一样,加以认识、了解和理解,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知郁、治郁”,避免抑郁症带来更多的恶果。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