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 | 男性乳房发育症
概念男性乳房发育症(Gynecomastia),医学上是指男孩或成年男性的乳房异常发育现象。
目前认为所有的男性乳腺发育都是由于雌激素分泌增多、或雄激素/雌激素比值降低或对雌激素敏感度增强所致。
致病原因
概述:男性乳房发育症按病因可以分为生理性、病理性、药物性和特发性4种,其中以生理性最为多见。
男婴和青春期男孩,生理性的乳房发育,大都可以自然恢复的。对于乳房持续发育的成人,目前评估各种常见致病因素如下:
■青春期延续性的乳房发育 -25%
■药物 -10%到25%
■不可预测的异常增长 -25%
■肝硬化或营养失调 -8%
■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初始的(8%),继发的(2%)
■睾丸肿瘤 -3%
■甲亢 -1.5%
■慢性肾脏功能不全 -1%
临床特点
常见症状
■乳房膨隆肿胀;
■部分伴有疼痛;
■偶见乳头溢液。
体格检查特点
■单侧或者双侧乳房发育增生、外观膨隆;
■乳头深面可触及圆盘状硬性结节;
■肿块触痛;
■质地相对质韧;
■少数患者挤压乳头可以产生白色分泌物。
临床分类
按乳房的大小以及有无多余皮肤,将男性乳房发育分为三级四度(Simon标准):
I 级:腺体轻度肥大,无皮肤增多;
IIa 级:腺体中度肥大,无皮肤增多;
IIb 级:腺体中度肥大,伴皮肤增多;
Ⅲ 级:腺体重度肥大,伴皮肤增多。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钼靶检查影像学特征为乳头后方不同程度增生的导管和基质高密度影,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
■结节型;
■斑片型;
■弥漫型。
(男性乳房发育症 钼靶摄片)
B超检查
B超检查呈现如下声学影像特点:
■多表现以乳头为中心的扇形低回声;
■内见导管样回声向乳头方向聚拢,分布较规律;
■乳腺质地较韧,探头稍加压时其形态仍可变;
■内部血流不丰富。
(男性乳房发育症 B超图像)
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必要时会将B超检查与X线钼靶摄片检查结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加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意见。
(男性乳房发育症 钼靶与B超检查组合图像)
鉴别诊断
假性男性乳房发育症(Pseudogynecomastia )
■肥胖人群中多见;
■乳房外观呈现女乳型;
■乳房膨隆为局部脂肪堆积所致;
■乳房无明显腺体发育现象。
(假性男性乳房发育症 模式图)
男性乳房癌 (Male breast cancer )
■好发于老年男性人群;
■乳房无痛性肿块;
■肿块坚实、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可能乳头凹陷或血性溢液;
■腋下淋巴结肿大。
(男性乳房癌 钼靶摄片)
特别提示: 乳腺癌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也可能发生乳癌!男性乳腺癌患者具有年龄较高、病程长、发现晚、预后差的特点,所以对于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须警惕其恶性病灶的可能性,须及时就诊检查。
(男性乳房 体格检查)
治疗路径
1.治疗方式选择
男性乳房发育症治疗医学方法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医学手段干预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是否需要治疗还取决于其发病原因、其症状持续时间、其严重程度以及其对患者造成的困扰。
新生儿男孩人群中
■乳房发育是由经胎盘途径获得的女性荷尔蒙致使乳房发育,症状轻微。
■保守观察治疗,通常在1~3周内均会自行消退,偶见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青少年男孩人群中
■由于这个年龄阶段荷尔蒙水平正常的变化,从而可能导致约30%~60%男性产生一过性乳房发育,这种情况持续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2年,多数能够在1年内自行恢复到正常状态,约5%的青春期男性乳房发育症不能自行消退。
■若患者乳房增大迅速或局部疼痛明显,须前往医生处就诊治疗。
成年男性人群中
■乳房异常发育通常是由某些相关的疾病或某些药物诱发。在这些情况下,治疗相关疾病或停止使用相关药物通常可以使早期的乳房异常发育自行消失。
■若乳房发育已经持续一年以上,药物治疗无效,可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指征
2.1 手术治疗的组织学原因
男性乳房发育若病程进入12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以后,乳腺导管纤维化和透明变性,这个阶段保守治疗或者药物治疗无效。
2.2 对于成人患者存在下列情况,建议手术治疗:
■乳房异常发育,持续12~24 个月不消退者;
■药物治疗无效者;
■乳房有肿胀疼痛症状者;
■怀疑有恶变危险者;
■影响美观,产生心理困扰,要求手术者。
3.手术矫正方法
整形外科医师术前选择具体手术方式时,充分考虑病人对形体美观的要求。
男性乳房发育症手术矫正方法,可分为三类 :
■切除法 ;
■吸脂法 ;
■吸脂+切除法。
我们组合运用乳腺切除、吸脂与胸部塑形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术后男性胸部外形效果。
【欢迎转发,但须注明来源】
【参考文献】
1.Glenn D Braunstein, MD.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gynecomastia . Uptodate.
2. Bautista-Vidal C,Barnoiu O,Garcia-Galisteo E,et al.Treatment of gynecomastia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nd androgen deprivation[J].Actas Urol Esp,2013 Jul 11.
3. Braunstein GD. Clinical practice. Gynecomastia[J]. N Engl J Med,2007, 357(12):1229-1237.
4. Gikas P, Mokbel K. Management of gynaecomastia: an update[J]. Int J Clin Pract, 2007, 61(7):1209-1215.
5. Voigt M, Walgenbach KJ, Andree C,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herapy of gynecomastia: liposuction and exeresis technique[J]. Chirurg, 2001, 72(10):1190-1195.
6. Bauer T, Gruber S, Todoroff B. Peri-areolar approach in pronounced gynecomastia with focus-plasty and liposuction[J].Chirurg ,2001, 72(4):433-436.
7. Colonna MR, Baruffaldi Preis FW, Ponzielli G, et al. Gynecomastia: diagnostic and surgica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61 patients[J]. Ann Ital Chir, 1999, 70(5):699-702.
8. Mentz HA, Ruiz-Razura A, Newall G, et al. Correction of gynecomastia through a single puncture incision[J]. Aesthetic Plast Surg ,2007, 31(3):244-249.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是王永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