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贤光
副主任医师
昆明市延安医院
皮肤性病科
接触性皮炎
1694人已读
是人体皮肤和黏膜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病因
按其性质可分为3类:动物性--动物毒素,昆虫分泌物、毒毛等;植物性--花粉、植物叶、茎、花及果实等;化学性--是引起CD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香料等。低浓度引起CD的物质为致敏物--变应性CD,见于敏感个体;高浓度引起CD的物质为刺激物—刺激性皮炎,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临床表现
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自觉灼痒,重者可疼痛、全身症状。

预后
去除原因和并在医生指导下恰当处理后,通常数日或十余日即可痊愈。处理不当或反复接触致敏物可呈慢性皮炎改变。
预防及护理
1. 避免再接触致敏物。当接触致敏物质后,尽快将致敏物洗去。户外活动时尽量少让皮肤暴露在外,以避免皮肤表面接触到花粉等物质;
2. 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必要时斑贴试验寻找过敏原。条件允许可脱敏治疗;
3. 尽可能地避免搔抓、热水烫洗或肥皂水洗。更不能用那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去涂抹,以免病情恶化;
4. 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本文是李贤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