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癣”是癣吗?
婴儿的湿疹,老百姓称为“奶癣”,其实不是真正的真菌感染的“癣”,而是发生在吃奶的宝宝的湿疹。宝宝湿疹的发生,与饮食的关系很大。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湿疹相对较少,而喂普通婴儿奶粉的宝宝,湿疹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普通婴儿奶粉中含有大分子的异体蛋白,有些宝宝不能耐受这样的蛋白质,所以出现了过敏,这些宝宝将来出现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喂母乳的妈妈也不能完全放心,她们自己吃的食物一样可以通过母乳的方式使宝宝过敏。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妈妈抱着满脸严重湿疹的宝宝来看病,仔细询问才知道,发病前她为了发奶,吃了很多甜酒鸡蛋。其他吃基围虾、螃蟹、牛羊肉等造成宝宝湿疹的就更多了。
过敏体质的宝宝在五六个月大添加辅食的时候,有很多讲究。添加异体蛋白如:鸡蛋、鱼、猪肉等等,或者酸性水果,或者气味辛辣的食物,都需要逐项的由少到多的添加,如果发生了过敏,马上停止该种食物。有的宝宝在吃了鸡蛋后,湿疹爆发了。有的宝宝吃了橘子汁后,湿疹严重了,这都是食物造成的过敏。
湿疹只是过敏在宝宝皮肤上的表现,即使湿疹好转了,而过敏的“病根”就悄悄在宝宝体内潜伏下来,其中约有30%-80%在将来可能出现其他的过敏性疾病,比如到三、四岁后可能会出现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也就是说,宝宝一旦过敏,在不同年龄阶段,一种过敏症状消失后,新的过敏症状又可能出现,医学上把它叫做“过敏历程”。因此,早期预防宝宝的过敏,可以阻断这个过敏历程,减少宝宝今后发生过敏的风险。
早期避免这样的大分子异种蛋白质,对预防过敏是非常有效的。通过高科技的蛋白水解工艺,把高致敏性的普通牛奶蛋白变成低致敏性的水解蛋白配方的奶粉,或者普通牛奶蛋白变成氨基酸奶粉,就可以减少宝宝过敏的风险。
本文是树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