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杨巨丰 人已读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随着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增加,临床医生对肝性脑病的日益重视,肝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不断发展,值第五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召开之际,《国际肝病》访问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请他点评了当前肝性脑病诊断及治疗的部分进展。
肝性脑病在我国肝硬化患者中的流行现状
徐教授介绍,据估计,我国门诊和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数量为300万~500万,严重肝病患者约700万。肝硬化患者中,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约100万,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约200万,脂肪性肝硬化患者100多万。肝硬化分为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中,肝性脑病的总体发生率为30%~40%。传统地,肝性脑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轻微型肝性脑病不属于以上4级分类法肝性脑病范围,而是指严格的精神心理学检测和(或)脑诱发电位检查表现异常。“轻微型肝性脑病”概念的提出使得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轻微型肝性脑病约占肝硬化患者的30%~40%。
肝性脑病的诊断和新需求
临床上,肝性脑病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对轻微型肝性脑病尚无特异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辅助检测方法,如算术法、画图法、图表积累等精神心理学检测方法及脑电图检查,尚缺乏令临床医生满意的筛查方法。如果肝性脑病较重,达到Ⅱ级、Ⅲ级、Ⅳ级,出现临床症状,可以通过临床表现、血氨升高、脑电图异常等进行诊断。
徐教授指出,对于乙型肝炎,曾经认为的疾病过程是:HBV感染者-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终末期肝病或肝癌。现在发现,乙型肝炎通过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后可获得可喜的效果,肝硬化代偿期或失代偿期患者经长期有效抗病毒治疗,病情不仅可不再进展,而且可以逆转。我们可以认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经过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可以进入再代偿期,肝性脑病也会好转或消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简便、可行、准确的诊断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方法。
肝性脑病的治疗
关于肝性脑病的治疗,徐教授指出,对于轻微型肝性脑病,病因治疗非常重要,主要通过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来预防肝性脑病。对于肝性脑病,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如乳果糖、肠道非吸收抗生素以及门冬氨酸-鸟氨酸等药物有一定的治疗疗效,但是尚不能达到临床医生的预期效果。所以,我们期待更有效的治疗药物。
采访最后,徐教授还对大会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的重点是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外,还涉及了脂肪性肝硬化、寄生虫病肝硬化等,对肝硬化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选择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大会采用了板块模式,包括病原学板块、诊断学板块、消化道出血板块、难治性腹水板块。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的领导下,肝纤维化学组还组织召开了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启动会,介绍了诊疗指南的计划,对十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征求意见,该指南计划将于明年完成,必将更好地规范我国肝硬化腹水诊疗实践。
来源:国际肝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