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礼兴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面部自我按摩美容法

发表者:庄礼兴 人已读

追求美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早在我国商周、春秋战国、以至唐、宋,明清时期都有详细论述经络、卫气营血与美容的关系,还有具体的内服中药,针灸、穴位按摩,外洗等多种美容方法的记载。如《黄帝内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千金翼方》卷十二中记载“清旦初以左右手手摩交耳, 从头上挽两耳又引发, 则面气通流”,《备急千金要方》太“冲, 主面尘黑”;“天突、天窗, 主面皮热。”

在二十一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美的认识不断的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部美容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隆鼻、漂唇,整形等技术的美容广告贴满了大街小巷,如何才能寻求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呢?最近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台湾女艺人萧蔷透露其按眼睛周围穴道、身体靠在墙壁上站立蹲下来运动臀部、眼睛看前方脖子往上抬用力伸舌头,藉以消除皱纹。为什么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按摩美容仍受人们的青睐呢?那让我们揭开祖国医学按摩美容的面纱。

面部生理解剖

面部肌肉由眼轮匝肌、口周围肌、鼻肌、咀嚼肌等组成。虽然面部肌肉有各自的功能,但并非孤立存在,这些肌群纵横交错、深浅重叠、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在活动中始终保持伸缩有序、相互协调的作用。

皱纹产生的机理

我们知道皮肤有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组成,随着年龄增长,血液循环减少时,真皮层缺血、缺氧,使胶原纤维蛋白、弹力纤维蛋白生成减少,纤维退化、变硬,脂肪代谢失调, 肌肉弹性减弱,使面部组织的整体结构受到影响,出现皱纹、袋状改变、皮肤松弛、皱纹的产生。其中以眼角纹、睑袋、嘴角皱纹、下垂最为多见。

眼角纹:由于眼轮匝肌、颞肌、颧肌弹性减弱,这些肌肉在收缩时皱褶角度变小,回缩时又不能及时复原,如此反复逐渐在收缩部位形成许多皱褶线,真皮层由于受这些肌肉收缩时的牵拉,在皮肤表面形成皱纹。

睑袋:主要是眼轮匝肌血液循环减少,脂肪代谢受阻,造成眼睑下垂,眶隔脂肪膨出。

嘴角下垂:由于提上唇鼻翼肌,提上唇肌,颧肌弹性减弱,鼻唇沟旁脂肪增厚形成隆起,鼻唇沟

变深,由于颊肌、咬肌、口轮匝肌、笑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弹性减弱,脂肪沉积,出现嘴

角外下袋状下垂。

经络气血与面部关系

经络广布于人体,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精微物质运送。头面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三焦经,手少阳小肠经)止于头面部,而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起始于头面部,两者都循行于头面部,且在“目内眦”,“目锐眦”,“安页中”,“耳后”等处交汇。只有经络保持通畅,气血运行无阻,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容润的肌肤。

穴位按摩机理

中医机理:穴位按摩主要是通过点,按、揉、拍、摩等多种手法作用于头面部的穴位,具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达到消除疲劳,营养肌肤、美化容颜的作用。

西医机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按摩面部的穴位可促使面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去除衰老萎缩的上皮细胞,增强汗腺的功能,增加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的营养吸收,消除肌肉的疲劳,提高肌肉的柔韧,从而达到增强皮肤的光泽、维持皮肤的弹性、减少面部皱纹作用。

1.额部穴位按摩

双手中指与无名指点按两眉中间的印堂穴10秒,然后向上向外沿上额打小圈至眉上1寸处的阳白穴点压10秒,再至额角的头维穴点压10秒;然后在点压印堂穴10秒,经额上头顶点压至百会穴(两耳间连线的中点)点压10秒。最后以整个手掌由内向外,由下向上先摩后拍额部2分钟。

此方法具有增进额部血液循环,消除额部皱纹及紧张感。

2.眼部穴位按摩

以中指依次点按睛明、太阳、承泣各10秒,然后以双手无名指及中指以睛明穴为起点由内向外、由上向下轻摩整个眼周五遍,最后轻弹眼袋部3分钟。

此方法具有消除眼袋、黑眼圈,可以增进眼部血液循环,松弛眼部神经,消除眼部肌肉的疲劳,活跃眼部皮肤的细胞,消除眼外角鱼尾纹。

3.鼻部穴位按摩

在迎香穴点按10秒,向上轻揉至睛明穴10秒,如此上下滑动轻柔1分钟,最后停留迎香穴,点按10秒。两手五指交叉,左右拇指交替从上往下摩鼻梁1分钟。

此方法具有增加鼻部肌肤弹性,消除鼻旁多余脂肪,使鼻头挺立。

4.唇部穴位按摩

以中指、无名指点按人中、地仓、承浆各10秒,然后以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由内向外,由下向上按穴位所在肌肤,最后以无名指轻摩口周。

5.耳部穴位按摩

先双手拇指及食指合之点按眼部(耳垂的正中点),然后由耳垂向上轻揉整个耳廓。最后以食指插入双侧耳孔,上拔五次。

在整个按摩过程中力量适中,以自己舒适为度,点按穴位时有酸酸感觉为度,最后使整个面部微微发热,手法宜轻柔,切忌大力按摩损伤皮肤真层,引起皮下出血或者真皮纤维断裂。

本文是庄礼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