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尹佳 三甲
尹佳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变态(过敏)反应科

北京协和医院发布国人过敏性休克诱因排序

2338人已读

本文转自新华社报道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李亚红)记者从北京协和医院获悉,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等通过历时15年的单中心过敏性休克样本回顾性研究后,发布了中国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排序,主要诱因包括食物诱、药物等。

尹佳团队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亚洲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杂志》上,弥补了我国无本土过敏性休克流调文献的缺陷,进一步验证了过敏性休克诱因存在显著地域性差异。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速发的、危及生命的全身多系统过敏反应,人体会迅速(或)部分或全部出现皮肤痒、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晕厥、意识丧失等。

作为全国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从2000年至2014年接诊的逾千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按照一定标准筛选出907例纳入研究。经过对907例病人的1952次休克发作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食物诱因占77%,药物占7%,昆虫占0.6%,剩余15%多的为不明原因的“特发性”休克

这篇论文中对诱发过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单进行了梳理,小麦占到总诱因的37%;水果和蔬菜排第二,占20%;随后是豆类和花生占7%;坚果和种子占5%,其中最常见的致敏水果为桃子,最常见的致敏坚果为腰果。

尹佳介绍,诱发过敏性休克的致敏药物分析也是本研究一大亮点。研究发现,本研究人群中由药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排在第一位的是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最为常见。排在第二位的是抗生素,其中青霉素最为常见;排在第三位的是解热镇痛类药物。尹佳强调,在最近由她的同事孙劲旅和汤蕊医生完成的另一项对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等住院病人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药物是住院患者过敏性休克的首要诱因。

尹佳团队的研究显示,在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方面,国人70%的严重过敏反应急诊处理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仅有25%使用肾上腺素。而美国过敏性休克患者肾上腺素使用率达79%。“目前我国医生对过敏性休克认识不足,特别需要对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人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对肾上腺素在过敏性休克治疗中重要性的认识。”尹佳说,在急救中正确使用肾上腺素的方法是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可以在短时间内收缩全身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回心血容量,迅速提升血压,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一线临床用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尹佳
尹佳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变态(过敏)反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