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如何防血栓!
名医讲堂 | 老年人应如何防血栓
2016-12-13 广东电视周报
什么是血栓?
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凝集形成的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之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血液中存在着纤维蛋白凝固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生理状态下,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断被激活,并产生凝血酶,形成微量纤维蛋白,沉着在血管内膜上,而这些微量的纤维蛋白又不断被激活的纤维蛋白酶溶解。当这两种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时,血液便在血管内发生凝固,形成血栓。
静脉血栓是“隐形杀手”
血栓分动脉血栓、毛细血管栓塞以及静脉血栓。
发生在动脉的血栓称为动脉血栓。动脉血栓最致命、危害最大,如心梗和脑梗抢救不及时会致死。发生动脉血栓后,由于出现组织坏死,通常会表现为局部疼痛,遇到这种情况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越快进行溶栓治疗恢复就越好,对缺血组织的损害就越小,时间越长坏死后则很难恢复。
毛细血管栓塞多由于严重疾病引起。因为毛细血管很细,故毛细血管栓塞属于微栓塞,一般为比较严重的疾病引起,需要经特殊的处理。如:感染的因素、外伤、病理产科情况、恶性肿瘤等都会引起毛细血管血栓。
静脉血栓发生脱落、回流或致命。静脉血栓不会使栓塞的下游组织发生坏死,但是静脉血栓可能发生脱落,回落到右心而到达肺循环,导致肺栓塞,此时也是致命的。静脉血栓发生率相当高,平时无痛无痒,因为静脉本身的流速很慢、很隐蔽,静脉血栓被称为“隐形杀手”。此外,长时间制动(卧病在床的老年人、骨折病人以及久坐不动的上班族等)及吃药(激素类药物、避孕药)都容易引起静脉血栓。
老年人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损,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进凝血酶形成,同时制造抗凝物质前列环素减少,易诱发血栓形成。
预防血栓重在日常
晚睡前和晨起后喝杯白开水,可预防血栓形成。平时养成饮水的习惯,每日饮1000-2000毫升,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不仅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参加体育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释,粘滞性下降。
药物预防。遵医嘱每次服用少量阿司匹林,可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失去活性,防止血栓形成;而大剂量服用,能抑制前列腺素i2生成,加速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故不宜大剂量服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