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认识误区
随着天冷路滑,老人在出行时极易摔倒,造成髋部疼痛,不能行走,导致粗隆间骨折,治疗相对麻烦,致死率极高,约为10%~30%。
什么是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或内收,或外力直接冲击大粗隆即可发生骨折。粗隆间是承受应力最大的部位,老年时这部分骨质脆弱而疏松,骨折多为粉碎性。
误区一:没啥症状就是疼不用去医院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检查时可见患侧粗隆升高,局部肿胀及瘀斑,局部压痛,扣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经X线检查后,可以确定诊断,并根据X线片进行分型。这类骨折,即使症状不明显,也应及时到医院找骨科大夫诊治。
误区二:伤筋动骨养百天自然就好了
股骨粗隆部位的血液供应丰富,骨折的接触面积大,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大腿根部,该处有许多肌肉附着,很容易移位,治疗不当有发生髋内翻的趋势,形成畸形连接愈合,影响患肢功能,造成跛行,由于承重线的改变,可能在后期引起患肢创伤性关节炎。用手法复位、局部外固定的方法,必定失败。若不及时治疗,因骨折后长期卧床,可引起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关节挛缩、血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误区三:同样的骨折治疗方法却不同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早期活动,尽快恢复伤前的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Tronzo-Evans分类):Ⅰ型:单纯粗隆间骨折,无移位。Ⅱ型:股骨距完整,有移位,小粗隆撕脱骨折。Ⅲ型:股骨距受累,有移位,小粗隆骨折。Ⅳ型:大小粗隆粉碎性骨折。Ⅴ型:反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应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患者年龄和全身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方法。
误区四:治疗完全交给医生就行了
只要医生手术做得好,患肢完全恢复功能就不成问题,这是不对的。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总体上依赖于:骨的质量、骨折类型、复位情况等。医生仅能控制部分因素,患者的康复还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目前我科采用微创PFNA治疗粗隆间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最近,我们科室成功为一位99岁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寿星做了微创PFNA术,目前已经顺利拆线出院,回家康复治疗。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数量也增多。这部分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手术、麻醉风险极大。而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一方面易发生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使患肢功能严重障碍;另一方面,长期卧床会导致褥疮、呼吸、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极易导致老人的离世。
随着骨科技术的发展,使用“PFNA”内固定技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老人术后第一天即可实现患肢早期活动,很快就能在床上翻身、坐起,有效避免了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为功能的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尽量让老人安度幸福的晚年!
CT显示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
手术室牵引下微创PFNA!
术中出血很少,约50ml!
术后X线,内固定位置良好!
本文是厉晓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