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雄枫 三甲
吴雄枫 主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脑血管病中心

关于脑供血不足的那些事儿

27937人已读

Ø 脑供血不足是脑梗前兆吗?

Ø 脑供血不足有哪些原因?

Ø 该治疗吗?怎么治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被冠以“脑供血不足”的帽子。这里的脑供血不足,通常是指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有研究资料显示,在60岁以上人群中,约2/3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慢性脑供血不足。它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脑血流量减少,血流代偿能力不足,引发大脑长期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头晕、头痛、头昏、耳鸣、失眠、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脑供血不足并不只是发生脑梗死的专利,调查发现长期的脑供血不足也容易诱发脑白质疏松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出血等疾病,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这里需提醒的是,如果出现反复的肢体麻木或无力、口角歪斜、说话不流利、眼前发黑等症状,切忌认为是脑供血不足,应及时就诊。在医学上,这称作为“短暂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的前兆,在下一节将重点介绍。

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原因诸多,最常见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从而引起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导致脑部供血减少。其它如低血压、贫血、红细胞增多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原因引起脑供血不足也较多见。

那么到底该怎么治疗呢?针对疾病原因的治疗是关键,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稳定血压、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评估颅内外血管状况后,部分患者可选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达到预防脑梗死的目的。当有明显的大脑缺血、缺氧表现时,可服用适当的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等药物,从而缓解不适。

目前,大家对脑供血不足应该是如雷贯耳,但事实上,我们对它的认识可能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

误区一:有头晕、眩晕等症状就是脑供血不足。

很多人可能有过头晕、眩晕、头昏等不适的经历,常认为自己得了脑供血不足。其实头晕/眩晕的主要原因包括前庭周围性、中枢性、精神性、某些全身性疾病这几大类。前庭周围性眩晕占30%~50%,以耳石症最多见,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精神疾病如焦虑、抑郁占15%~50%,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占5%~30%;中枢性眩晕占20%~30%,以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脑和脑干梗死多见,单纯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里的脑供血不足)引起较少见。而病因不同,治疗选择差异性大,如耳石症仅需手法复位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焦虑、抑郁状态需使用改善情绪的药物。切不可把头晕、眩晕都归因于脑供血不足。

误区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报告提示血流速度减慢,就说明是脑供血不足。

TCD是神经科就诊时常用的检查项目。检查报告经常提示血流速度减慢。这一结论并不能说明存在脑供血不足。因为TCD检查存在很多局限性:(1)它只能观察颅内大血管,不能观察远端较小血管的血流情况;(2)TCD只能测定血流速度,不能测定通过血管的血流量;(3)即使血流速度减慢、判断血流量减少,如果其它血管有良好的代偿能力,同样不会引起脑组织缺血。目前,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脑CT灌注成像、SPECT、DSA、PET等检查能更客观的评估脑组织血流供应情况。

误区三:定期输液或者长时间输液可以治疗脑供血不足,预防脑梗。

定期或者长时间输注活血化瘀药物已成为不少老年人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主要选择。但目前并没有强有力的科学研究证明这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反而在输液过程中会出现了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皮疹、皮肤瘙痒、哮喘发作,甚至全身浮肿,血压下降等过敏反应,也可能会发生静脉炎、心力衰竭、肺水肿、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它。在这里我们提倡准确的诊断,科学的治疗。

123.jpg

本文系吴雄枫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吴雄枫
吴雄枫 主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脑血管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