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春梅: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如何正确选择?(转自搜狐健康)
主持人:白春梅教授您好,非常荣幸能邀请到您接受搜狐健康的采访。
目前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有哪些,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白春梅:目前结直肠癌治疗的靶向药物,我们国家用于临床有两种,一种是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EGFR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商品名叫爱必妥,药物作用以后,使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被阻断,达到抗肿瘤的效果。还有一种是作用于肿瘤血管内皮的表皮生长因子(VEGF),商品名叫安维汀,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后,一方面增加肿瘤血管的通透性,使化疗药物能够顺利通过,杀灭肿瘤细胞,另外使一些紊乱的肿瘤血管缩小和闭塞。两种靶向药物作用的靶点不同,分别与化疗联合以后产生很好的效果。化疗在结直肠癌中治疗的有效率能达到40%到50%,如果再联合靶向治疗,有效率可以提高10%以上。对于只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人,化疗联合靶向,有效率可以提高到70%,使患者的生存获益巨大。作用于细胞表皮生长因子的爱必妥,我们要进行基因检测,如果K-ras基因是野生型,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如果K—ras是突变型,效果反而不如单独化疗,所以K—ras基因检测作为爱必妥个有效的生物标志。而作用于血管的安维汀目前还没有像K—ras基因一样明确的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如何挑选要看病人的情况,因为它有一些独特的副反应,比如容易产生高血压或动静脉血栓形成,所以有中风病史、高血压的患者不易选择安维汀。所以,如何选择靶向治疗药物,临床上要根据病人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包括病人的经济能力等,做到既保证药物有效,又不增加病人负担。
主持人:两个靶向药物只能用一个,还是两个可以一块用。
白春梅:两个靶向药物作用的靶点不同,理论上讲,联合使用可以增强疗效,但是目前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并没有增加疗效,两个靶向药物同时化疗联合的时候,患者的生存期并没有延长,所以目前不主张两个靶向药物同时联合化疗。
主持人:临床上什么样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以选择靶向药物?
白春梅:目前靶向药物只是用于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就是转移性的结直肠癌。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可以用于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也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靶向联合化疗对于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有效率可以明显提高,原来临界可切除的患者,有可能不能达到一个完整的切除,先使用靶向联合化疗,可以使这一部分患者肿瘤明显缩小,达到外科的完全切除,患者五年生存由过去5%提高到30%。对于晚期手术切除后的病人,手术切除以后可以选择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对于晚期无法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直接进行K—ras基因检测,野生型可以化疗联合爱必妥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单独化疗中位生存期20个月左右,如果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中位生存期可以提高到24个月。对于晚期的肿瘤病人来讲,生存提高一个月,对他们来讲都是有很大的获益。对于早期手术可以彻底的患者,术后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的生存并没有延长,所以目前术后辅助治疗不主张靶向药物治疗。另外,爱必妥还有一个特点,对于老年的结直肠癌患者,如果无法耐受化疗,可以单独使用。直肠癌发病都是老年居多,三分之二年龄超过65岁,40%超过70岁,老年患者对于化疗的耐受性差一些,这一部分患者可以单独使用爱必妥,单独使用的有效率可以达到12%,这是三期临床研究的结果。但是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安维汀,目前对于进展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单药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不主张单独使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