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建明
刘建明 副主任医师
梅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

小儿咳嗽门《医宗金鉴》

3366人已读

咳嗽总括

肺病咳嗽有痰声,有声无痰咳之名,有痰无声谓之嗽,为病寒热食与风。

[注]

病机式要云:咳嗽谓有声有痰,因肺气受伤,动乎脾湿而然也,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二者虽俱属肺病,然又有肺寒肺热之分,食积风寒之别,医者宜详辨之。

肺寒咳嗽

肺虚饮冷致咳嗽,面色垙白痰涕清,圣惠橘皮宜初进,补肺阿胶久嗽灵。

[注]

寒嗽者,因平素肺虚喜啖生冷,以致寒邪伤肺,发为咳嗽,其证面色□白,痰多清稀,鼻流清涕,初宜圣惠橘皮散主之,若日久不愈者,须以补肺阿胶散主之,则气顺痰清而嗽自止矣。

(圣惠橘皮散)

人参 贝母 苏叶 陈皮 桔梗 杏仁去皮尖炒 引用红枣水煎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组成: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桔梗7.5克(去芦头)贝母15克(煨微黄)紫苏7.5克杏仁7.5克(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人参7.5克(去芦头)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灯心10茎,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日三四次。主治:小儿咳嗽,胸中满闷,不欲乳食。

(方歌)

肺虚受寒频咳嗽,橘皮散治效通仙,参贝苏叶陈皮桔,杏仁微炒去皮尖。

(补肺阿胶散)

人参 阿胶麸炒 牛蒡子炒 杏仁去皮尖 炒糯米 甘草炙 马兜铃水煎食后服。
【组成】阿胶(9g)牛蒡子(3g)炙甘草(1.5g)马兜铃(6g)杏仁(6g)糯米(6g)【功用】 养阴补肺,清热止血。

【主治】 小儿肺虚有热证。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歌诀】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草杏糯停,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宁。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方歌)

小儿肺寒时时嗽,补肺阿胶效若衶,人参阿胶牛蒡子,杏仁糯米草兜铃。

肺热陔嗽

火嗽面赤咽干燥,痰贲气秽带稠粘,便软加味泻白散,便硬加味凉膈煎。

[注]

火嗽一证,乃火热熏扰肺金,遂致频频咳嗽,面赤咽干,痰黄气秽,多带稠粘也,便软者加味泻白散主之,便硬者凉膈散加枯梗桑皮煎服,则热退气清而嗽自止矣。

(加味泻白散)

桑皮蜜炙 地骨皮 甘草生 川贝母去心碾 麦冬去心 知母生 桔梗 黄芩 薄荷 水煎服。

(方歌)

加味泻自治火欬,桑皮地骨甘草合,贝母麦冬生知母,桔梗黄芩同薄荷。

(凉膈散)方见急惊风咳嗽门


食积咳嗽

食积生痰热熏蒸,气促痰壅咳嗽频,便溏曲麦二陈治,便燥苏葶滚痰攻。

[注]

积嗽者,因小儿食积生痰,热气熏蒸肺气,气促痰壅,频频咳嗽,便溏者以曲麦二陈汤消导之,便柲者以苏葶滚痰丸攻下之。

(曲麦二陈汤)
陈皮 半夏姜制 茯苓 甘草生 黄连姜制 山楂 麦芽炒 神曲炒 栝蒌仁 枳实麸炒 引用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

曲麦二陈食积嗽,陈半苓草川黄连,山查麦芽衶曲炒,栝蒌枳实一同煎。

(苏葶滚痰丸)

苏子一两炒 苦葶苈一两微炒 大黄四两酒蒸一次 沉香五钱 黄芩四两 青礞石五钱火煅如金为度

以上为末,水为丸,量儿虚实服之,姜汤送下。

风寒咳嗽

风寒咳嗽频嚏涕,鼻塞声重唾痰涎,疏风参苏金沸散,散寒加味华盖痊。

[注]

小儿脱衣偶为风冷所乘,肺先受邪,使气上逆冲塞咽膈,发为咳嗽,嚏喷流涕,鼻塞声重,频唾痰涎,先以参苏饮疏解表邪,再以金沸草散清其痰嗽,若寒邪壅蔽,当以加味华盖散治之,则风邪解而气道通,气道通而咳嗽止矣。

(参苏饮)
苏叶 干葛 前胡 陈皮 半夏姜制 甘草生 枳壳麸炒 桔梗 赤茯苓水煎服
(方歌)

参苏饮治风寒嗽,苏叶干葛前胡从,陈皮半夏生甘草,枳壳桔梗配赤苓。

(金沸草散)方见伤风

(加味华盖散)
麻黄 杏仁去皮尖 炒苏子 炒前胡 橘红 甘草生 桑皮 炒桔梗 赤茯苓 水煎,食后温服。

(方歌)

华盖散治风寒盛,气促胸满咳嗽频,麻杏苏子前橘草,桑皮桔梗赤茯苓。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刘建明
刘建明 副主任医师
梅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