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先心病儿童手术越早越好?不一定
先心病如何发现
先天性心脏病一般不属于遗传疾病,但有些家庭多人患有先心病,或在有血缘关系的人员中(如叔、伯、姑、姨、舅,堂兄弟姐妹)患病。多数情况下,先心病患儿并没有症状,其问题是在常规心脏检查时被发现的。患有先心病的孩子往往有心脏杂音,所以在正规医院出生的婴儿,经过产科医生的初步筛查,多数就可以发现。
一部分先心病患儿吃奶后气喘吁吁,哭声不响亮,哭声短促,胸廓起伏大;活动后心慌气急;易患肺炎,经常发烧需输液或住院。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情况,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心脏专科就诊,以便及早确诊。
怀疑孩子患有先心病,首先要到正规医院心胸外科就诊,一般仅需简单的物理检查,就可诊断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如配合必要的仪器设备检查,则会详细诊断出患者的病情。
大多数先心病患者因为心脏在结构上长得和一般人不一样,所以需要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矫治,以期达到和正常人一样的结构;或者因为畸形特别严重,不能修复得和正常人的心脏一样,但也要进行修补,使其在功能上和正常人的心脏一样完成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任务。
年龄越小手术风险越大
先心病的发病率很高,但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别,因此并非所有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人都需要手术治疗。例如,有些先心病对血液循环影响小,或是仅仅有无害性杂音,所以不需要手术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如何掌握?
关于最佳手术时机,一定要结合具体疾病、病人具体情况、医院设备、技术力量进行综合考虑后决定。
一般来讲,先心病患儿在0.5~1岁,甚至刚出生就可以手术。但由于先心病手术并发症较多,甚至会危及生命,而且年龄越小,危险性就越大,一般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择期手术。但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必须早期手术,否则就会失掉良好的手术机会。如大动脉转位、主肺动脉窗、严重肺动脉瓣狭窄等,由于血液循环难以维持或大量分流,婴儿期反复肺部感染伴心力衰竭不易控制,易发生阻力型肺动脉高压,因此应及早完成手术,或先行姑息性手术,一段时间后再做根治性手术。
一些对身体生长发育及心脏影响较小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小的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常规是在生后1个月-3个月自行闭合,小的缺损在1岁以内也有自愈的可能,所以这类简单先心病儿童通常于1岁以后复查未自愈后,再寻求手术或介入治疗,此时患儿各个系统发育相对成熟,手术风险减小。1岁内的先心病儿童注意随诊即可。
待手术的患儿要定期随访
对于已经确诊患有先心病、因年龄或其他因素需要等待手术的患儿,等待手术期间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活动量不能太大,以减轻心脏负担。
2. 合理安排膳食,患儿宜少食多餐,食品要多样化,易于消化,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3. 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4. 有感染或做小手术(如拔牙)等,都要使用抗生素。在任何情况下,如有发热数日不退,要及早就医,防止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5. 定期去医院心脏专科门诊随访,如发现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及时手术治疗。
本文是李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