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身体活动的奥秘
运动的发育,和脑的形态及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也跟脊髓及肌肉的功能有关。
运动的发育,也是有它自己的规律性的:
1、头尾规律——
这是动作发育的顺序规律,自上而下,
也就是宝先能抬头,再能两手取物,然后坐、直立、行走。
2、由近到远——
离躯干近的肌肉动作,近水楼台先发育,它们发育好了,再轮到那些掌握肢体远端的肌肉活动,也就是说,宝是先能抬肩,再能手指取物。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
就拿眼跟前的玩具来说,小一点的宝呢,“哎呀,好想玩”,但也只会手舞足蹈,不能把玩具拿到手;大一点的宝呢,“这么好玩,我自己去拿”,小手一伸,嘿,玩具拿到了。
4、正面的动作先于反面的动作——
当然是正面方便啦,所以,宝先学会手抓东西,然后才学会放下手中的东西;
先能从坐位拉住栏杆立起,然后才学会站着,站着后再坐下;
走路也是,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学会倒退走等。
爸爸妈妈比较关注的,主要是宝的这些“小动作”:
一、抬头——
宝的颈后肌的发育先于颈前肌,所以宝第一个无师自通的,就是俯卧位时抬头。
别小瞧软软的新生儿哦,他俯卧位时能抬头1~2秒呢。
在宝俯卧时拉起他的双手,3个月大的宝小奶袋还是能稍稍后仰,4个月时头、颈及躯干就能成一直线。
扶着坐呢?
3个月大的宝抬头就有点稳了,4个月时抬头很稳,还会不安分地转来转去。
二、翻身——
这绝对是能让爸爸妈妈惊喜的事情,先决条件就是不对称颈紧张反射的消失,
好复杂,简单说就是这个反射不消失的话,当宝头转向一侧时,这侧的上下肢伸直、对侧肢体屈曲,身体就翻转不过来啦。
可以对照一下,宝是不是大概5个月大就能从仰卧翻到俯卧,6个月大就能从俯卧翻到仰卧,7个月大在转向侧卧位时能用一只手能支撑身体重量。
三、坐——
刚出生的宝可想坐了,可新生儿腰肌无力,等到3个月大时,扶住宝让他坐着,小家伙的腰成弧形,到5个月大靠着坐时,腰就能伸直啦。
6个月大时,宝两手向前撑住后就能坐,7个月时自己单独坐着还能稳住,只是身体略向前倾。
8个月大的宝,能稳稳坐着不说,还能向左右转身,11个月大时能借助俯卧位的姿势,拉住床栏杆坐起。
Baby小结: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听二看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十二个月左右能独走。
假如宝宝生长缓慢,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进食不够
1、奶量减少。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遇到妈妈的乳汁不够,或妈妈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再继续母乳喂养的情况,而很多孩子又不接受配方奶,会导致奶量减少,生长发育减慢。而很多家长这时候通常会用辅食来弥补,但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还没有健全,辅食的吸收率不如奶吸收率高,使孩子出现营养不足。很多孩子都是4~6个月以后生长发育开始缓慢,就是因为妈妈这时候开始上班了,无法再喂母乳,孩子又不接受奶瓶造成的。
2、辅食选择不合理。加辅食以后孩子长得不好,是辅食的选择不当造成的。母乳中脂肪含量很高,母乳喂养的孩子50%的能量来自于脂肪,而家长开始添加辅食时,大多以低脂肪的辅食为主,如果用碳水化合物代替脂肪的话,要吃两份半的碳水化合物才能与一份脂肪产生的热量相当,而孩子显然不能吃下去那么多辅食,所以体重增长开始变慢。有的家长在加辅食的时候,重视的通常是孩子一次吃了多少量,却很少考虑这一次的量中到底有多少能够提供能量的东西。
二、消化吸收不好
消化不好的表现是,大便次数多,大便中含有很多没有消化的食物颗粒,吃什么拉什么,说明食物没有被消化就排出去了。吸收不好则表现为孩子吃得不多,大便性状也很正常,但是大便的量比较多。
三、异常丢失
除了少数孩子是因为慢性疾病导致的营养丢失,大多数孩子是因为肠道有损伤造成的营养丢失,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过敏。过敏对肠道的损伤就像用一把刷子在肠道上刷过,使肠道出现渗血。虽然渗血的量很少,但如果这把刷子天天刷,肠道天天渗血,最后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异常的营养丢失。
感谢您对乐享Baby的支持和关注,Baby将更加努力让爸爸妈妈了解国内外最先进的育儿理念,结合自身地区特色,科学养育健康聪明的宝宝!
扫一扫,了解更多宝宝健康资讯!
本文是陈景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