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毛窦
皮毛窦又称藏毛窦、潜毛窦,属于畸形发育,可出现在枕部到骶尾部间的任何部位,以腰骶部最多见,可与脊柱裂伴发。瘘口常呈针眼状,四周往往有少量异常的长毛、色素沉着或毛细血管瘤样改变,有的在其所在上方还有脂肪瘤突出。窦道所经处,相应部位可有颅骨、硬脑膜、棘突、椎板、硬脊膜缺损。瘘管向深方生长,可以终止于脊髓内、脊髓外,硬脊膜等处,绝大多数皮毛窦瘘管会在这里形成一囊性肿物,肿物和瘘管内层壁会不断有分泌物产生,平时可有黄色或白色牙膏状分泌物从瘘口排出,当然有的也没有。这个病主要通过深方的囊肿不断增大压迫神经和脊髓导致出现症状,另外这些分泌物易感染,甚至会发展为脑脊膜炎,而无感染时则易被忽视。治疗原则:出生后一旦发现,未感染者尽快切除,感染者在感染适当控制后手术。形象地说,瘘管就像一个老鼠洞,在土地(皮肤)表面开一个或两三个小口,向深方延续到最深处形成一个大的洞穴,手术就是要将瘘管和终端的囊肿全部切除才行,否则极易复发。核磁共振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看到瘘管走行和囊肿的位置形态。另外,皮毛窦要与小的脊膜膨出单纯的皮肤凹陷鉴别。





皮毛窦应与骶尾部单纯皮肤凹陷鉴别:一般这种凹陷位于很低的位置,直径在几毫米至1-2厘米之间,多呈圆形,有的呈细长沟状,或呈裂隙状,扒开两端可见凹陷的底部,一般是类似正常皮肤,底部常可触及尾骨尖,没有分泌物。这种凹陷一般不与椎管内相通,也不影响脊髓和神经的发育,所以大多无需治疗。



这种凹陷与有无脊柱裂一般没有直接关系,有无脊柱裂要做核磁共振才能诊断。
本文是齐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