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解风府穴
穴名:风府穴之名出自《素问》、《灵枢》,别名“舌本”、“鬼穴”、“鬼枕”。
02
类属:督脉穴
03
部位:在枕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04
取穴:正坐,头稍仰,使项部斜方肌松弛,从项后发际正中上推至枕骨而止即是本穴。
1、在项上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起肉。疾言其肉立起,言休其肉立下。《黄帝明堂经》、《太平圣惠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等
2、当项中央发际,亦可与风池三处高下相等。《千金要方》卷五
3、在项后,上入发际一寸,发际高者七分宛宛中是穴,言疾其肉即起。《乾坤生意》
4、哑门上五分。《针灸十四经穴考订》
5、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1寸。7版《针灸学》
05
操作:针尖朝向下颌或喉结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延髓。缓慢进针,严禁提插和大幅度捻转。
06
适应证:
主治脑病及相关目、鼻、舌部病症。常用于中风不语癫狂,颈项强痛;咽喉肿,眩晕,鼻衄。
1、 主头痛项急,不得顾侧,目眩,鼻不得喘息,舌急难言。狂易,多言不休,及狂走欲自杀,目反妄见。暴喑不能言,喉嗌痛。足不仁。《黄帝明堂经》
2、 治头中百病、马黄黄疸等病。《千金要方》卷十
3、 主舌缓,喑不能言,舌急语难。《千金要方》卷十三
4、 主多悲恐,惊悸。《太平圣惠方·名堂》
5、 中风不言,补泻;头项强痛,头重如石,看症补泻。《窦太师针经》 (第3页)
6、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咽喉肿痛,中风不语,半身不遂。2版《针灸学讲义》、4版《针灸学》、《中国针灸学》
07
刺法及主治的解剖学基础:
延髓,为脑干的最下部分,内有各种内脏活动的调节中枢,所以,该穴位在实行深刺时,须注意两点,第一不宜深刺,严禁提插和大幅度捻转。据统计表明,针刺最深不超过1.5寸。第二为针刺方向选择,朝下颌隆凸较为安全,若针尖朝向鼻尖方向,深层正对延髓,后果严重。
本文是汪为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