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海成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腹腔镜腹股沟疝腹膜前补片修补术( TAPP)相关解剖

发表者:元海成 人已读

TAPP相关解剖(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修补术)

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在近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处发自髂外动脉,在腹股沟管深环内侧的腹膜外组织内斜向上内,穿腹横筋膜上行于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层之间,至脐平面附近与发自胸廓内动脉的腹壁上动脉吻合,并与肋间动脉的终末支在腹直肌外侧缘吻合。

死亡冠 ( Corona Mortis ):大约77%左右的患者在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之间有一支吻合支, 有时这支吻合支比较粗大,称为异常的闭孔动脉支。

耻骨梳韧带:在解剖上是有争议的,但是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理解是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 在耻骨梳的延续,覆盖于耻骨上支有光泽的纤维结构,由骨膜、髂耻束反折的纤维和腹股沟韧带组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韧带。是用于固定补片的主要结构,但固定时要小心走行于其上的死亡冠血管。

腔隙韧带(lacunar lig.):是位于股血管鞘内侧,链接腹股沟韧带和耻骨梳韧带(未显示)之间的韧带结构。

亨勒韧带(Henle’s lig.):是腹直肌附着于耻骨联合外侧缘的韧带样结构。

腹横筋膜:蓝色部分指的是腹横筋膜,它沿着精索延伸成为精索内筋膜,沿着股血管延伸成为股血管鞘。在腹股沟韧带的深面与其走行一致的这么一条就被称为髂耻束(上图虚线标出来的就是)。

髂耻束:由Hesselbach曾在1814年予以叙述,于1836年由Thomson作了详细描写,故髂耻束又称为Thomson韧带,也称髂耻弓、股深弓。髂耻束是腹横筋膜增厚的部分,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耻骨上支。通常在开放式前进路手术中较难看到,在开放式后进路修补术或腔镜修补术中可以看到,尤其是直疝更为明显。

如果从前往后看的话,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后,能够看到腹横腱膜弓,提起精索及其附属结构,可以看到腹股沟管后壁的腹横筋膜。髂耻束就是该筋膜的一部分而已,位置对应于腹股沟韧带。

肌耻骨孔:最早由法国医师 Fruchaud 在1957年提出。人体的腹股沟部位有一个薄弱区域, 其内界为腹直肌外缘, 外界为髂腰肌, 上界为腹横肌和腹内斜肌, 下界为骨盆的骨性边缘, 这个区域称为肌耻骨孔。肌耻骨孔内无肌层结构, 抵挡腹腔内压力的只有腹横筋膜, 当腹横筋膜薄弱时就会发生腹股沟疝。肌耻骨孔概念的提出为腹膜前修补疝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解剖依据。

危险三角(又称 Doom triangle)

1991 年由 Spaw 提出。是指在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其中有髂外动、静脉通过。值得指出的是这个三角平面的角度是多变的,是因人而异的,在做腔镜疝手术时要注意。

疼痛三角:位于精索血管的外侧、髂耻束的下方。有腰丛神经的分支(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和股支、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穿过。比较容易损伤的是股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股支。所以不能在该区域内钉合补片!

Retzius 间隙:

由瑞典解剖学家 Retzius 提出, 指的是耻骨膀胱间隙。它位于正中线, 前方有腹直肌、腹横筋膜和耻骨, 后面是膀胱。这个间隙上至脐平面, 下至盆底肌, 外至腹壁下动脉, 主要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 基本为无血管区域。

Bogros 间隙:

可以看作是 Retzius 间隙在外侧的延续, 它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 在下腹部两侧各有一个这样的间隙。此间隙最早由 Bogros 提出, 后来由 Nyhus 将这一概念引入 LIHR 中。这个间隙内有一些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操作上必须小心谨慎。

腹膜前间隙:分前后两层:

前层(浅层):紧贴腹横肌及其腱膜的深面,富含脂肪,腹壁下动静脉从此通过,又称腹膜下筋膜。所有的操作都在该层后方进行。

后层(深层):由不规则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易于和腹膜分离,又称为腹膜前筋膜。


本文是元海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