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控制三大要素
1.目标明确
糖尿病是伴随患者几十年的慢病,如果几十年如一日的谨小慎微,几乎没有人能做到。首先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确定个性化的控制目标,包括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如老年人空腹血糖7mmol/l左右,餐后10mmol/l左右,血压和血脂也需要根据心血管疾病风险设定控制目标。同时,也要像马拉松比赛一样有阶段性目标,可以循序渐进,目标也分及格、良好和优秀,保证及格,努力保持良好,力争优秀。如果明确的目标,仅仅凭感觉治疗,去医院只是取药,这在临床中比比皆是,最终感觉不好时,常常已是并发症后期,治疗难度和负担都大大增加。
2.合理监测
慢病如同温水煮青蛙,病情轻时,患者常常难以察觉,一旦感到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多已病情严重。因此,日常的过程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合理的监测频率要求,既无可操作性,也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常常让患者难以接受,不能持久。因此,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案(如胰岛素治疗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选择患者合情合理的监测方案,才能真正起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保持控制达标。
3.适时调整
临床门诊患者缺乏治疗目标,监测病情也不足,即使监测发现不达标,只要感觉还好,常常忽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大多是用完药再就诊取药,目前大多数医院门诊人满为患,医生也无暇顾及患者平时控制情况,因此草草了事,长久处于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达标状态,慢性并发症也就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必须打破此恶性循环,只要监测发现控制不佳,不达标情况,应及时就诊专科,请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只要坚持做到此三点,就能化繁为简,让慢病控制的目标—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可能。
本文是齐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