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科普教育
发表者:胡波 人已读
肾结石患者饮食、生活方式、预防、求医的一系列问题
胡 波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饮食方面
1、为了预防肾结石,是否应该少喝牛奶、少摄入奶制品?
牛奶等一些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而钙摄入过多会导致尿结晶,所以传统降低尿钙的方法是减少钙的摄入,尤其是那些吸收性高尿钙者,以减少尿草酸钙和磷酸钙的过饱和。然而,低钙的摄入对骨密度会有影响,而且钙摄入不足能使草酸钙经肠道吸收和经尿排泄增加。其实,钙对于草酸钙过饱和的作用与草酸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补充钙能与胃肠道中蔬菜含有的草酸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复合物,随粪便排出体外,减少了部分被肠胃吸收和经肾脏排出体外的草酸,减少草酸的吸收,从而减少了形成肾结石的几率。另外,血液呈酸性时,结石容易形成,而呈碱性时,抑制结石形成。缺钙时血液偏酸性,经过合理补钙后血液偏碱,这样反而有利于抑制结石形成,所以有研究建议给予钙来预防结石的形成。根据统计资料,中国人从摄入的牛奶和奶制品中获得的钙远低于正常标准,以中国人目前的摄入量,不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病风险,摄入适当的含钙奶制品还会促进尿液中成石成分的排泄,所以从医学角度出发,我们认为适当地饮用牛奶和一些奶制品,不仅不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生风险,反而会降低其发病几率。
2、是否应该少吃海鲜火锅?
这个要因人因病而异,动物内脏、海产食品、花生、豆角、菠菜等,均含有较多的嘌呤成分。嘌呤进入体内后,要进行新陈代谢,它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增加结石的发病风险。如果一次过多地食用了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嘌呤的代谢又失常,草酸盐便在尿中沉积而形成尿结石。有的人本身就尿酸含量过高,或者就有尿酸性结石的病史,那么这些人就应该控制食用海鲜食品,包括海鲜火锅。
3、有人说患者应少吃高蛋白食物,每天的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限制在150克以内。复发性结石患者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该超过80克。这么做有无道理?
对高蛋白饮食病人的肾结石成分进行化验分析,发现结石中的草酸钙占87.5%。这么大比重的草酸钙的来源就是因为蛋白质里除含有草酸的原料—甘氨酸、羟脯氨酸之外,蛋白质还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如果经常过量食用高蛋白质的食物,会使肾脏和尿中的钙、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肾脏功能把多余的钙、草酸、尿酸排出体外,那么导致肾脏结石的条件就形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肾结石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如此。另外过多的蛋白质摄入能增加尿中草酸和钙的排泄,并减少尿枸橼酸的分泌,降低尿pH,而使其成为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是,增加氨基酸摄入量对草酸的合成影响轻微,正常人摄入蛋白质的量从0.6mg/kg提高到1.8mg/kg,乙醛酸的分泌量增加70%,而草酸的排泄量仅增加10%。但对于复发性草酸钙结石和高草酸钙尿的患者,限制动物蛋白和盐的摄入量并给予正常的钙摄入,可以得到比一般低钙饮食更好的效果。有研究将120例男子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正常钙饮食但少量的蛋白质和盐的摄入,另一组给予传统的低钙饮食。结果发现两组的尿钙都有所下降,低钙饮食组的尿草酸量上升,而正常钙饮食组的尿草酸量下降。所以说针对一些结石病患者,限制其蛋白质摄入量是有一定的道理。
4、国外研究资料说,摄入过多的盐分不利于预防肾结石?是否有道理呢?
高盐饮食会使尿钙增加,并减少枸橼酸的分泌,过多的钠离子还会引起体内微环境的变化,导致尿液成分的改变,尿液浓缩,钠在肾结石核心中浓度的升高,启动结晶和聚集,调节尿中钙盐结晶的形成。食物中钠高还会增加尿钙的排泄,降低尿pH ,降低尿枸橼酸排泄,促进成石物质结晶和停留在肾内,引起肾结石,使结石发病率上升,所以摄入过多的盐分是不利于肾结石的预防,控制盐分摄入对于预防肾结石是有一定作用的。肾钙结石患者应该减少盐分的摄取,应将每日的盐分摄取量减至2—3克。
5、国外有研究称,体内缺乏维生素B6是发生肾结石的重要诱因。因此,中年人要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粗粮、米、面、动物肝脏、牛奶、蛋类、干酵母、新鲜白菜等。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高草酸尿症是肾结石的致病原因之一,临床上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分为两型,I型即乙醛酸尿型,患者的特征是尿草酸和羟乙酸分泌升高,原因在于丙氨酸-乙醛酸氨基酸转移酶缺乏影响了乙醛酸向甘氨酸的转化。II型即左旋甘油酸尿型,表现为尿中甘油酸盐和草酸分泌升高,原因在于羟丙酮酸不能向右旋甘油酸转化,导致草酸和左旋甘油酸排入尿中。食物中氨基酸和糖为乙醛酸和草酸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碳。维生素B6是催化乙醛酸形成甘氨酸酶系的辅酶,缺乏时,乙醛酸不能形成甘氨酸,使草酸升高,促使草酸钙结石的生成。实验发现,维生素B6的存在可使大部分乙醛酸转化为甘氨酸,而大大减少草酸的生成,它对I型作用显著而对其他类型无效。有实验证明,维生素B6缺乏不仅使丙氨酸-乙醛酸氨基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而且还可以使其在肝脏中表达减少,导致高草酸、高乙醛酸,阻碍草酸的代谢,形成草酸钙结石。有实验报道,服用维生素B6及芭蕉叶提取液的小鼠肾结晶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另有通过组化和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维生素B6缺乏导致草酸钙结晶的形成,而这些结晶诱导炎性渗出,炎性化学介质和继发性损害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坏死,使结石的危险性增高。还有实验观察到,大剂量(>4mg/d)服用维生素B6能减少女性结石发病率。故建议食用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和药物来防治结石。
6、有人说啤酒含嘌呤高,啤酒经过人体吸收后分解后成为尿酸,经常喝啤酒的人,尿酸浓度高,容易得结石。这种说法有无道理?
这个还是要因人而异,有研究表明饮用啤酒还可以使肾结石的发病率降低21%,但有些病人本身尿酸很高,有形成尿酸性结石的风险,那么饮用过多的啤酒就会引起肾结石的发生,但对于健康人群来说,适当饮用啤酒不会引起肾结石的发生。
7、有种说法是,肾结石患者最好别吃菠菜,因为菠菜中草酸的含量是最高的。同时,还应该避免摄入诸如甘蓝、杏仁、花生、甜菜、欧芹、菠菜、大黄、红茶和可可粉等富含草酸的食物。这种说法科学吗?
大约80%以上的结石属于草酸钙结石,过高的草酸盐摄入是导致肾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少吃草酸盐含量高的食物。研究发现:200克菠菜中,含草酸725.6毫克,如果一人一次将200克菠菜全部吃掉,食后8小时,检查尿中草酸排泄量为20-25毫克,相当于正常人24小时排出的草酸平均总量。虽然尿草酸只有10%~15%是来源于食物,但减少食物中的草酸量对于减少一水草酸钙(COM)形成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肠源性的草酸钙尿极为有效。在正常饮食(草酸摄入<2mmol/d)时食物中草酸和尿草酸量关系不大,但当草酸钙摄入量较多时,关系就明显了。有研究观察低草酸和低钙的饮食5年的患者,其结石的年发病率从3.1%降到1.1%。因而应避免食用草酸丰富的食物,如菠菜等。
8、肾结石患者应该多吃嘌呤含量低的食物,因为这种食物能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浓度,而尿酸与肾结石的形成有关。嘌呤含量低的食物有鸡蛋、水果、蔬菜和奶制品。是否正确呢?
代谢或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和高尿酸尿,产生尿酸结石,所以食用嘌呤含量低的食物对于降低尿酸结石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的作用。
9、有一种说法:睡觉前吃太饱,这很容易在一夜之间形成新的尿路结石。原因是尿液中的各种物质浓度容易受到食物影响,并且在进食后 2~4小时达到最高峰。又由于用餐后没有充分的消化时间便立刻上床,就寝中没有补充水分,导致尿路结石。因此,在就寝前4小时前用完餐,并且就寝前不吃任何食物,对于预防结石是很重要的。您认为有无科学道理?
结石主要由钙盐沉淀形成,在晚餐食物里, 含有大量的钙质, 在人的机体代谢进程中, 食物中的钙主要在小肠被吸收利用,并输送至全身成为人体的组织, 未被吸收的钙部分则滤过肾小球进入泌尿道排出体外。人体的排钙高峰期为饭后4-5小时,如果晚饭吃得太晚, 排钙高峰期将正值睡眠期, 这时人体的各种新陈代谢趋向缓慢进行, 产生的尿液滞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尿液中的钙含量会逐渐增加,容易发生钙盐沉积,尿液中的钙质就会蓄积于输尿管和膀胱, 继而沉淀, 形成不易排出人体的尿路结石。
求医治疗方面
1、肾结石引发肾绞痛时,医生会给患者使用一些止痛剂,有时可能是具麻醉作用的止痛剂,如强痛定、杜冷丁等,不少患者因此颇有顾虑。请问会不会导致用药成瘾?
首先我们要明确使用止痛剂的适应症,掌握好使用时机和使用剂量,其次针对肾结石进行有效的治疗,解除引起疼痛的原因,临床上在缓解病人肾绞痛时所使用的止痛剂的剂量很小,次数也很少,不会导致用药成瘾。
生活方式方面
1、有人说,结石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可大量饮水并增加运动,特别是跳跃式活动,以促进结石排出。还有资料说,运动可以促进出汗,从而可以导致多喝水,并有利于预防结石。所以,应多做适当的运动,如快步走、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跳绳、跳运动量较小的韵律舞等。请问,运动到底是否可以预防结石、促进排石呢?
结石较小,可以利用结石自身的重力作用,辅以运动,促进排石,另外运动前饮水,可以加速尿液的排泄,起到“流水冲石”的效果。但结石患者应先了解其肾功能、结石部位以及身体的其他状况,并根据患者结石的部位选择具体的体位与运动。肾下盏结石应做健侧向下头低脚高为并叩击腰部,使碎石排至肾盂,然后再站立并轻轻叩击腰部,每日3-5次,有利于结石排出,上肾盏结石可做跳跃动作,落地时均先由足跟接触地面,每次运动约20min,每天2~4次。其他如快步走、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跳绳、跳运动量较小的韵律舞等也有相似的功效。
2、有人说憋尿不利于预防肾结石,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憋尿时会增加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使尿液浓缩,促进结晶沉淀析出,进而发展为结石,另外,憋尿容易引起尿液返流,引起尿路感染,而尿路感染是引起肾结石的原因之一。所以憋尿不利于预防肾结石是有一定道理。
3、看到一则资料:美国调查发现,80%右侧肾结石患者习惯右侧朝下、左侧朝上的睡觉姿势,70%左侧肾结石患者则习惯左侧朝下、右侧朝上的睡觉姿势;睡觉翻来覆去者仅占17%,这说明单侧尿路结石与睡觉的姿势有关,所以尿路结石的病人最好多变换睡觉姿势,避免长时间压迫肾脏,引起新的结石的产生。这种说法有无科学性?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尿液成分是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那么结石理应在两侧肾脏内形成,但结果并非如此,这表明睡眠姿势可能通过影响肾血流而起作用,因为暂时的肾脏循环血流缓慢可以影响其清除自身多种成石物质的能力,导致成石物质的集聚沉淀,逐渐发展成结石,但 影响肾结石成石的因素很多,单侧肾结石的形成也可能有其他原因,所以这种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4、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可引起肾结石。有没有道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活动减少,体质差,抵抗力低,尿动力减弱,尿路不畅,排尿不尽或排尿次数减少,导致尿液潴留,使得细菌在尿路中繁殖、生长,造成尿路感染,进而引起肾结石。另外长期卧床的病人饮水量少,尿液中结晶易于停留,也容易发生结石。所以对于长期卧床病人,建议适当活动,增加饮水量,训练床上排尿,必要时可导尿,加强泌尿系统护理,防治感染,提高抵抗力。
预防与检查方面
1、体检发现尿酸水平高,这与肾结石有无关联?
有研究表明,体内尿酸水平与肾结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研究发现代谢或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和高尿酸尿;老年人由于组织退化尿酸代谢为负平衡,尿中可出现较多尿酸;此外白血病、恶性肿瘤尤其当化疗时,大量细胞破坏,血和尿中的尿酸也明显升高,这些都容易形成尿酸结石。尿酸结石的危险因素除了尿酸水平之外,还包括尿量和尿PH,当尿酸含量较高,PH常在5.7以下,尿液浓缩时结晶析出,可发生尿酸结石。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尿尿酸水平和草酸钙结石发生也有一定关联。
2、肾结石是否会遗传?现在发现有肾结石,儿子还小,是不是应该注意预防,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遗传可以影响尿石的发生 ,有报告25%的肾结石患者有家族病史。有资料显示家族有尿石史的男性肾结石发病3倍于无尿石家族史者。家族性肾小管酸中毒者70%有肾结石、肾钙沉着症。有些尿石症已明确为遗传性疾病,如胱氨酸尿症、原发性高草酸尿症等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另外黄嘌呤尿、 二羟腺嘌呤尿、有尿酸结石的痛风症也和遗传有关,可以发生肾结石。具体到此病例,因为不清楚肾结石的性质,如果没有家族史,建议以观察为主,如果有结石的家族史,那么建议到医院做遗传方面和泌尿系统的检查。
3、为什么肾结石容易复发?复发者尤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肾结石治疗后复发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其再治疗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加经济负担,肾结石复发的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物质代谢异常、术中残留小的结石碎屑、梗阻因素未解除以及感染存在等因素有关。肾结石复发者应该对去除的结石做相关的成分分析,明确结石的性质和类型,针对特定类型的结石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饮食等,另外复发者还应该加强随诊,每3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4、肾结石排出体外后,是否可以检验?国内有哪些机构可以进行此类肾结石的化验?
肾结石排出体外后,通过精确分析尿石的成分和结构,可以明确结石性质,对于下一步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结石成分分析方法很多,如一般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等离子发射光谱、X射线发射光谱、电镜等,国内正规的综合性医院以及一些地质矿产的大专院校专门机构可以对结石成分进行检验,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可以进行这种检测。
5、结石患者出现肾绞痛时,如果恰好远离医院,如在旅途中,应该如何处理?是否应该备用点止痛药随时带着。另外,现在自驾车者越来越多,如患有肾结石,应该如何应对开车时突发的肾绞痛?
肾绞痛患者在出门旅行时应该备有解痉止痛药物,如山莨菪碱(654-2)、双氯灭痛、曲马多等,一旦出现肾绞痛症状,应该在服用药物后卧床休息,等疼痛减轻或缓解后去就近的医院诊治。在开车时如果出现肾绞痛症状,首先应将车辆停在安全地带后再服用解痉止痛药物,待疼痛缓解后再去就近医院诊治。
其他泌尿系结石,介绍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常见泌尿系结石的情况。
结石类型
自觉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做什么治疗或一般性的处理措施
发生此病的主要原因
肾结石
疼痛(钝痛和绞痛)、血尿(肉眼或镜下血尿)
B超、X线、血尿常规
解除疼痛、保护肾脏功能,去除病因、防止复发
遗传、环境因素、感染、钙代谢异常等
输尿管结石
上中段结石症状与肾结石基本相同,膀胱壁段结石可有尿急、尿频、尿痛。
X线、B超
非手术治疗,排石治疗,手术治疗
多由肾结石发展而来
膀胱结石
尿痛、排尿障碍、血尿
B超、X线、膀胱镜检查
去除结石、解除病因
营养失衡、下尿路梗阻、膀胱异物、一些疾病和手术术后、感染、代谢性疾病
尿道结石
排尿困难、尿痛
触诊、X线、尿道镜
取出结石、手术
肾、膀胱结石嵌于尿道
前列腺、精囊结石
无特异症状
直肠指诊、尿道探条、膀胱镜、X线
观察、合并感染和梗阻者应控制感染,解除梗阻
前列腺内钙盐等沉积、感染、精液中蛋白酶缺乏
本文是胡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