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太生 三甲
陈太生 主任技师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耳石症与狗不理的故事!

1858人已读

大家可能都听过发生在上个世纪美国福特汽车厂“一条线与1万美元”的故事,划一条线就值1万美元,常人很难理解。用粉笔画一条线非常简单,但是知道在哪里画这条线才是关键。这是一个“科技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的故事,更是长期艰苦学习和丰厚知识积淀的结果。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与之类似 的“耳石症与狗不理” 的反版故事,愿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2000年前后,对于我国社会大众和绝大多数医生来说,耳石症及耳石复位技术都还是未知的概念。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我国较早引进、开展耳石复位技术的医院之一,耳石复位手到病除的神奇效果,在早年间常常使患者感到不可思议、犹如遇到神仙下凡,其中一例患耳石症的老板就演绎了“耳石症与狗不理”的故事。她在两年多的求诊过程中,跑遍了天津市其他各个医院的多个学科,也到过北京的许多医院求治,终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异常痛苦,最后经人介绍来到本科就诊。该患者来诊后首先的诉说是:“大夫,这两年多为治疗我的眩晕在其他医院反复进行CT,核磁、多普勒等各种检查和治疗,耗费了好万元却眩晕涛声依旧,现在我是什么都不能干、公司生意也停了,对治疗已经不抱什么信心,这个眩晕病可把我害苦了!谢天谢地,听说你们能治好这个病让我重拾希望,你们要是能给我治疗好,我就给你们30万……”。听之诉说,我们感叹可能又遇到了一个“神奇”的患者。经过诊查,最后确诊是典型的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随即给予耳石复位,仅一次复位就解除了困扰她两年多的眩晕,立刻感到神清气爽好像换了个人。耳石复位快速、简单、便捷的神奇效果,让她难以置信,无限感慨地自语道:“折腾两年多、费了那么多劲、花那么多钱,原来这么简单啊”。该患者临行前一再表示感谢说“等有机会,一定请你们吃狗不理包子”。患者能够康复就是医生的最大快乐,“耳石症与狗不理”也成为大家从医生涯的美好回忆的故事之一。

社会轻视人才技术的另一个客观实在就是物贵人贱,无论民间理念还是政策导向,无不体现如此。在医疗价格体系中,医生的技术持续低廉甚至无偿,设备药材才能成为价格的核心。 在该背景中,“耳石症与狗不理”故事也因此催生了一个产业-耳石复位转椅的诞生,大众对该设备也达到了难以理喻的痴迷,以致许多医疗机构都把它提升为弥补医疗收入不足的有效途径。手法耳石复位本是耳石症治疗的最佳首选,成本低且便捷易于实施,更便于医生应对复位过程中可能的意外情况。把病人捆绑在复位椅子上,进行耳石复位治疗只是可选项,还凭添了许多潜在风险。但是经常接到病人这样的咨询:“大夫,你们医院耳石复位是用人工手法,还是用耳石复位椅”,若回答是人工手法复位,病人就继续寻找有耳石复位椅设备的医院就诊。扭曲的观念、愚昧的人群,这种状态在当下医疗实践中恐难得到改观。

人类科技发展迅猛、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但是要在社会大众中广泛建立“敬畏科学技术、尊重知识人才”的价值观和理念还属于未来愿景。上世纪“一条线1万美元” 的美好结局依然是今日的海外故事, 生活中类似于“耳石症与狗不理”的现实故事还会继续上演。

附:故事背景

附1: “一条线与1万美元” 的故事

大概内容是:20世纪初期,美国福特汽车厂一台关键的机器坏了,很多人修了几个月也不行。工厂停工老板干着急,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当时移居美国在其他厂工作的德国专家-斯坦门茨来修。经过一番检查计算,施泰因门茨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让工程师拆开机壳,把记号处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工程师半信半疑地去执行,毛病果真出在这里。电机修好后,厂方问他要多少酬金,他说“一万美元。”“啊? 一万美元!”那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呢? 于是,便要求斯坦门茨列一张费用明细账单。斯坦门茨写到:“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这条线9999美元。”账单被送到老板那里,老板看了连连点头,很快照付了一万美元……

附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PPV)俗称耳石症, 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是一种最常见的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即不是脑中枢的病变,不会对人体构成很大伤害,更不是直接要命的疾病)。耳石症常具有自限性,很多患者即使不进行医学干预也会自己逐渐好转痊愈,只是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当然一些未进行医学干预的耳石症患者也会长期不愈,持续数月或数年的都有,甚至还有长达一二十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更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耳石症发病时患者感到天翻地覆不敢睁眼、恶心呕吐或腹泻、心慌大汗,并且一动就晕、不敢翻身起卧,有生不如死的感觉。经过漫长的医学探索,尤其是近一百年来研究,人类开始逐渐认识到耳石症的病理机制。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二十几年前产生了耳石复位技术。该技术从初期在耳科学界的探索、成熟到进一步向神经科、内科、康复科等学科推广,为广大耳石症患者及时解除了病痛。国内学者也及时跟进,并通过出国研修、潜心学习,为我国引该技术造福国广大耳石症患者,尤其是在近十年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

陈太生
陈太生 主任技师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