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红星
王红星 主任医师
垂杨柳医院 眼科

青光眼患者就在你身边

1375人已读

青光眼是一种进行性的视神经病变,当眼压超过了视神经所耐受的程度,则会引起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最后导致失明,在不可逆致盲性疾病中排第一位。

0.gif

青光眼视野损害示意图

目前我国青光眼诊疗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病程管理模式较为粗放,患者随访意识也较差,使得诊疗效果大打折扣。亚太青光眼指南指出,36%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70%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就诊时已经失明,据此保守估计中国可能有170万人因罹患青光眼致盲。由此可见,青光眼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然而在国内的被诊断并得到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仅为10%-20%,与国外 70% 相比,情势堪忧。除了大众对青光眼的低知晓率外,国内尚未建立起规范化的治疗体系、眼科医生们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缺乏完善的诊疗标准,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经过激光治疗、手术治疗还是在用抗青光眼眼药水治疗的过程中,都不能一概地认为已经彻底根治了,最多只能认为是在一定的阶段中获得了良好控制,并且仍需要定期随访和观察,对治疗进展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实现个体化治疗和全程管理。

2014年9月,我科邀请同仁医院青光眼科王涛教授为全科解析《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 年)》,并邀请同仁医院青光眼科乔春艳教授、协和眼科马瑾教授为我科培训青光眼的诊疗技术。根据最新青光眼临床指南,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针对已经确诊青光眼患者随访性差的情况。我们对近三年在我科就诊、取药的200余名青光眼“老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及免费眼底照相、视野、OCT视神经纤维层复查,发现有13名患者病程进展,其中1名患者进展至管状视野,8名可疑青光眼患者确诊青光眼。了解患者药物依从性情况,建档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把视神经的损害减到最低,是我们的目标。

其次,针对青光眼如何早期发现。我科开始了对易患青光眼的高危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这类人群包括45岁以上人群、青光眼家族史阳性、近视患者(特别是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低血压人群等。我们的筛查包括日常门诊和深入社区开展多场青光眼相关知识讲座,为下一步的社区青光眼筛查工作做准备;至目前筛查结果,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尤其低血压患者的正常眼压青光眼是不容忽视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blob.png

世界青光眼周义诊、宣传

blob.png

青光眼大型义诊

第三,针对青光眼个性化治疗模式。治疗青光眼的主要目的是将患者眼压降低至视神经不再受损水平,就是要达到一个安全的“靶眼压”,也称目标眼压。而目标眼压的制定除了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展速度、危险因素等因素外,还应根据测定24 h 眼压曲线,结合峰值眼压、峰值眼压时点、眼压波动幅度及最大药效时间和有效作用时间来制订给药时间表,以达到有效和平稳控制眼压。我科克服床位数有限、医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开展24小时眼压监测。根据24 h 眼压曲线来制订青光眼的用药中种类、用药时点选择,以及青光眼随访过程中治疗药物的调整,真正做到个性化、精细化治疗。另外,新配备的手持压平式眼压计(眼压测量的金标准),会使我科24小时眼压监测更精准、更规范。

第四,2014年底,派出青年骨干王立春医生,到同仁医院青光眼科进修一年,师从唐忻教授。学成归来的王立春医生在青光眼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包括YAG虹膜周边打孔术、周边虹膜成形术、选择性小梁成形术)及手术治疗方面有了很快的提升并带回来很多宝贵的经验。

青光眼管理从粗放型走向精细型---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眼科团队在路上!不过,这条道路上还有太多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完成、去充实、去完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只为您的光明,我来守护!

blob.png

2016年眼科大会上王立春大夫就相关青光眼专题发言

王立春大夫在为青光眼患者进行激光治疗(周边激光虹膜成形术)

blob.png

青光眼患者视野图分析

blob.png

青光眼视野检查

青光眼OCT视神经纤维层检查

接触式角膜厚度测量

压平式眼压计

blob.png

青光眼眼底视盘立体照相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红星
王红星 主任医师
垂杨柳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