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奇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抗癫痫治疗的误区:寻医问药靠广告

发表者:张奇山 人已读

“看病上百度,全靠好服务,买药上淘宝,便宜态度好”。这样一句对当今老百姓看病买药现状的调侃,不仅折射出老百姓对医疗服务不能满足需求的无奈,也反射出普遍存在的就诊误区。前一段时间新闻报道的“魏则西事件”以及民众追问的“究竟是谁害死了魏则西?”,也折射出普通百姓在寻医问药过程中时常犯的错误,那就是片面依据广告去求医或用药。

癫痫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大多就诊意愿强烈,都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治愈或控制发作;同时癫痫患者还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周围人的歧视,面对疾病的诊治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不愿意或不敢到正规医院就诊,许多患者便自己上网找“偏方”、找“名医”,或者轻易相信路边小广告的虚假宣传,这样便给了虚假广告趁虚而入的机会。街头巷尾的小广告、网络和地方电视台上一些癫痫病医院的广告,会不厌其烦地宣传一些癫痫病专家、药物或一些“高科技”治疗癫痫新方法,那么这些广告“靠谱”吗?

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一时间成了“万能神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似乎都能通过“搜一搜”解决,网络甚至还衍生出一种“新功能”--看病。当很多人身体出现不适时,他们不是第一时间去医院看医生,而是打开电脑或手机,轻点鼠标,上网“自诊”。但是,这种“网络问诊”的方式,能看好病吗?尽管上网求医问药很便捷,但网上医生和药品信息的可信度太差;况且网络信息庞杂、真伪难辨,特别是一些虚假医药信息也在网上泛滥,埋下种种信息“陷阱”。

癫痫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需要正规医院的癫痫专科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脑电图及各种影像学资料综合判断,并与多种疾病相互鉴别才可作出正确诊断,从而对症下药。一旦遭遇“假医生”,出现误诊导致延误病情或病情反复,最终还是要患者自己承担后果。网上的网友以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意见,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实际去医院就诊。很多疾病发病机理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诊疗时也有“同病不同方”的情况,这需要医生同病人之间面对面地交流和进行相应的检查。患者切不可“病急乱投医”,生病了要去正规医院里找专业医生,不要过分依赖搜索引擎和广告,以免耽误病情。

卫生部2009年出台了《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内容必须科学、准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保健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不得发布虚假信息;不得发布未经审批的医疗广告;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目前国家对医生进行网络诊断服务的法律法规仅有《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几部法律,并不健全,缺乏有力监管,一旦出现误诊,患者维权成本很高且难度很大。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建议患者亲自到合法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互联网时代,一些专业网站也开展了疾病的咨询服务,在此类网站中,正规医生一般只是对病情进行简单的判断,为了更好的诊疗,大多会要求患者去医院门诊面对面交流和检查,这些正规医院的医生也不会向患者推销药物或将患者转诊到其他小医院;而假冒医生一般夸夸其谈,吹嘘自己包治百病。患者通过网络查看信息或进行疾病检索时,一定要科学、理性看待癫痫这种疾病。

①网上看病很容易误诊,千万不能仅凭网上“专家”的一句话就照方抓药,以免延误病情;特别是需要提高警惕,一些“包治”、“副作用小”、“高科技方法”等过度宣传,可能只是一些噱头,只是为了忽悠你去购买高价的药物。正规的药物都有详细的说明书(包括药物的化学成分、适应症、禁忌症、药物不良反应等),而“假药”或“偏方”则吹嘘啥病都治,疗效神奇而没有副作用。

②一些所谓的癫痫专病医院的网站中,充斥了大量的医师或药物介绍,夸大医师的资质以及治疗效果,并且有频繁的网页弹出窗口引诱患者去咨询或就诊。患者在网络上咨询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医院和医生的资质;即使在网上咨询过了,最好还是去医院门诊再详细诊断一次,这也是俗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

③发现身体不适,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不要盲目在网上查病,以免增加心理负担。

④目前一些正规医院的医生也在“好大夫”等网站注册,提供网上咨询,或对既往的患者提供复诊、预约等服务。如果患者对疾病有疑问,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在就医时将自己的性别、年龄、详细症状、病史、家族史描述清楚,如有必要需查看检查单,最好能和医生取得直接联系,通过网络方式上传给医生,以免医生获取信息不详细导致诊断误差。

⑤街头巷尾的各种“小广告”,基本都是虚假广告,可信度极差,癫痫患者千万别相信。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