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小朋友睡觉时嘴巴张开,有时候还打呼噜,长期这样会有问题吗,怎么办?

发表者:王磊 人已读

很多家长朋友反映自己的小孩在睡觉的时候嘴巴闭不上,经常张口呼吸,睡不安稳,不停的翻来翻去、喜欢趴着睡,有的甚至伴随有明显的打呼噜,尤其是仰着睡的时候!如果刚好碰到着凉,鼻塞流鼻涕,打呼噜就更严重了。很多家长朋友们就会疑问:小朋友打呼噜正常吗?怎么知道孩子打呼噜的程度严不严重?这种情况需要处理吗?怎么治疗?除了做手术能吃药吗?下面我逐一为大家解答一下:

小朋友,睡觉打呼噜正常吗?

很显然是不正常的,小朋友睡觉正常是不应该打呼噜的,如果您的小孩有睡眠时打呼噜的情况,说明他或多或少的存在睡觉时上气道狭窄的情况。空气从鼻孔进到气管之前这一段,包括:鼻腔、鼻咽、口咽和喉是否通畅。也就是我们专业术语讲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也就是说睡觉的时候大脑的指挥和呼吸肌的运动是正常的,但是气流在鼻腔鼻咽部或者口咽部被狭窄的气道塞住了,用力吸吸不进去。是什么原因导致气道狭窄呢,在小孩子最常见的三个因素,一个是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导致鼻腔粘膜水肿,下鼻甲肿大,二是鼻咽部腺体肥大,三是口咽部的扁桃体肥大。

怎么知道小孩子打呼噜的情况严不严重

如果是家长在家里自行判断的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看小孩打呼噜的时间长短,比如说最近这一两个月才有,跟已经打呼噜好几年了,是不一样的,病程越长越严重。

第二,要看打呼噜是连续性的,还是一阵一阵的,如果是一年四季不管感不感冒都有打呼噜,是病情比较重的,如果是最近刚好有鼻塞流鼻涕才打几天呼噜,鼻子通气了,也没有流鼻涕鼻塞了,打呼噜就好了,或者明显减轻了,这就病情相对较轻。

第三,要看小孩子有没有夜间睡眠时频繁的翻身,睡得很不安宁,有没有明显的憋气或者是呼吸暂停,就是有没有一段时间没有气进也没有气出、憋在那里的情况,如果有就是病情比较严重,如果睡得还算平稳,虽然有呼噜声,但是呼吸很均匀,很规律,没有频繁的翻身、憋气,那就说明病情相对比较轻!

第四要看小孩子的发育,身高,体重和同龄儿相比是否正常,包括学习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如果完全正常就说明病情较轻,如果是发育身高体重明显低于同龄儿或者是学习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比较差,就说明可能会有夜间的缺氧,病情相对重一些。

第五,要看小孩子有没有上嘴唇越来越翘,甚至白天上下嘴唇都不能完全合上,门牙前凸,也就是俗称的龅牙或者是下巴偏小。如果有这些情况就是程度很重了,这就是俗称的腺样体面容。小孩不同于成人,不一定会有明显的呼噜声,如果睡觉的时候上下唇嘴唇是咧开的,有一条缝,表示他鼻腔不太顺畅,必须联合用嘴巴呼吸,这样的话时间久了就会引起颌面发育的异常,越来越不好看。

第六,还要看有没有引起邻近器官的反复发作的炎症,比如说反复发作的鼻塞,流鼻涕等鼻窦炎表现,久治不愈,或者是反复发作多次的分泌性中耳炎。

第456这几条表现说明这个问题都是长期存在的,病情都比较重,已经有了并发症了,要更加重视。

当然最准确的判断病情轻重的方法是去医院的耳鼻喉科,做一个睡眠呼吸监测,也就是PSG检查,可以综合判断小孩子睡觉期间的各种生理指标,以及严重程度。

小孩子打呼噜需要处理吗?怎么治疗?

因为小孩子打呼噜,或多或少的伴随有夜间的缺氧,所以说打呼噜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处理。治疗的方法有两大方面,建议如果出现打呼噜,就诊以后,先是是保守治疗,也就是药物治疗和一般的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日常生活中注意给小孩子及时添加衣物,防止着凉感冒以后出现鼻塞流鼻涕等加重打呼噜的情况。睡觉的时候尽量避免仰卧睡或趴着睡,让小孩子侧卧位睡,减少舌根后坠,相对减轻气道狭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鼻腔鼻塞,流鼻涕等方面的药物比如说喷鼻的激素类的药水,口服的抗组胺药物,这些可以减轻上气道粘膜的肿胀,减少鼻腔气道的分泌物,如果是有脓鼻涕,还要吃抗生素,把鼻腔炎症处理好了,鼻腔通畅了,对减轻打呼噜有一定的帮助。如果保守治疗2到3个月效果不好,打呼噜仍然严重,建议要到耳鼻喉科大夫那里检查,如果确诊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随有夜间缺氧,保守治疗无效,最好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鼻咽部腺样体切除和口咽部的扁桃体切除术。一般来讲小孩子的鼾症手术疗效确切,手术要求全麻,常规住院1天,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

看到这里,您应该对小孩打呼噜的问题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再到诊室具体咨询。

IMG_20170205_114205.jpg

本文系王磊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王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