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指发生在贲门、胃体、幽门部胃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资料显示,胃癌高居我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可谓威胁市民健康的一大杀手。
胃癌治疗强调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尽管如此,仍有50%~60%的患者在术后2年内出现复发、转移。更不幸的是,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为播散性疾病,导致预后不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治疗,以期弥补手术及辅助化疗的不足,提高临床疗效。
本文兹就胃癌的中医药治疗作一简要介绍:
一、中医对胃癌发病机理的基本认识
《医宗必读·积聚篇》指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胃癌
的形成,系饮食失节、忧思郁怒过度等因素损伤脾胃,致脾胃功能失调、正气生成不足,脾失健运则水湿津液不能输布、痰浊凝聚、血气瘀滞,邪毒乘虚侵袭,日久交互胶结而凝成积块。脾虚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方法和疗效特点
根据“有瘤体必虚、有虚首健脾”的中医理论,健脾法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常用健脾益气类中药有人参、太子参、白术等,辅以半枝莲、莪术、白英、牡蛎、珍珠菜等药清热解毒、祛痰化瘀、软坚散结。
此外,尚可选用抗癌中药针剂如:参芪扶正、鸦胆子油乳、羟基喜树碱等治疗。
中医中药能够“平衡阴阳”、调整机体“内环境”,在稳定和缩小病灶、减少浸润转移、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其疗效特点可概括为能够使患者“较长期的带瘤生存”。
三、中医药配合手术、化疗及对胃癌并发症的治疗
中药调理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坚持服用健脾为主的中药能够减少复发和转移机会,提高五年生存率。中医药能够减轻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及心、肝、肾等内脏功能损害,并具有一定的化疗增敏作用。此外,中医药尚可用于对胃癌并发症的治疗,如:消退、控制癌性腹水,中药肛滴治疗肠梗阻,改善癌症恶病质。
四、中医药防治胃癌癌前病变
中医有“上工治未病”的说法,这里面蕴涵朴素的预防医学思想。健脾为主的中药具有反突变、反启动作用,能够抑制、逆转癌前病变组织的恶性增殖倾向,从而较有效地防止胃癌的发生。
五、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理简介
现代研究使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理得到初步阐明:中药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干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阻止癌细胞粘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及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消除淋巴结微转移灶从而抗转移;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
六、中医药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目前在我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胃癌已呈现日益广泛的趋势。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胃癌治疗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我们认为:0期、I期胃癌经根治性手术后,可以中医药为主预防复发、转移。II期、III期胃癌,经根治性手术切除及辅以一定疗程的化疗,可同时予中医药防止减少复发、转移机会。IV期胃癌,包括术后复发转移和晚期不能手术的病人,姑息性手术及化疗的意义相对有限,通过长期服用中药可有效地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主要手段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