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同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颈椎病中医治疗的国内研究概况

发表者:司同 人已读

关键词:颈椎病 中医康复 辨证论治

由颈椎间盘变性、突出及其邻近骨关节与软组织病变累及周围神经根、脊髓、脊椎、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称为颈椎病。是中年以上年龄的人常见的一种疾病。颈椎病发病率约为10%~15%。颈椎慢性劳损,轻微外伤,退行性变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常是此病的重要原因。

中医对颈椎病没有专门论述,根据颈椎病各型的临床表现,分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等证范畴,多因督脉受损,气血滞涩,经络痹阻,或气血不能环周所致。

我国古代经典医著《素问·骨空论》中就有关于颈椎病的论述:“大风颈项痛,刺风府,……。噫嘻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合病者呼噫嘻,噫嘻应手。”这里不但描述了颈椎病症状、治法,同时对本病的检查也有独到的方法。“噫嘻穴”按现代解剖部位相当于肩胛背神经出口处,肩胛背神经是一束来自C5神经根与胸神经根合干的神经。其压迫表现为颈、肩、背、腋、侧胸壁的酸痛和不适。

而清代胡延光《伤科汇篡·绝台骨》载有:“有因挫闪及失枕而颈强痛者。”“失枕”即现代“落枕”,现代医学认为,“落枕”即为颈椎关节紊乱,滑膜充血,水肿,嵌入,关节囊松驰而引起疼痛,属现代医学分类的颈型(肌型)或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

1892年英国医生Horsley第一次为一位颈椎病所致的截瘫病人成功地做了椎板减压术,并提出颈椎病是由外生骨疣引起的,取得医学界认可。

1948年美国医生Brain和Ball首次将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引起的临床症状综合起来称为颈椎病。同时也注意到了神经根受压既有骨性因素,也可能有软组织因素,这便是医学界近百年来流行的关于颈椎病的骨性学说。

1992年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对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提出“软性学说”,即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属颈椎周围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损伤、劳损、炎症等因素所致。

这些证明,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和探讨比西方人早两千多年。

1. 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概况

近年来,关于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报道较多,在继承古代中药方剂的有关治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与相关学科分析,其治疗的针对性有所加强,剂型变化也更灵活。

(1) 关于颈椎病的辨证论治:

由于颈椎病的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大不一样辨证分型各异,

林氏[1]在西医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再根据中医理论将颈椎病分为风湿热痹型、风寒湿痹型、痰瘀交阻型、肝肾不足型,采用四妙丸(黄柏、苍术、牛膝各15克,薏苡仁25克)加减治疗, 石氏[2]认为颈项强直疼痛,转侧不利等症均为督脉之病变现象,督脉为阳经之海,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称“总督一身之阳经”,因此脊髓型颈椎病反映了脊髓的病理现象,故用制附块、炙麻仁、狗脊、川断、枸杞、菊花、桂枝等温通督脉。

马氏[3]认为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瘀血内阻,督脉瘀滞,筋骨失养乃本病的病机关键,治宜“补通”,即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用葛根为引经药。其疗效较为理想。

周氏[4]等将脊髓型颈椎病分为三型:气虚瘀阻型,主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痰湿阻滞型用平胃散加味;肝肾亏虚型用六味地黄汤或左归饮加减。

吴氏[5]在颈椎病辩证过程中,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从痉证、痿证进行调治,认为颈椎病痉证多属阳证,颈椎病痿证多属阴证,其症状有轻重缓急,但究其病因,离不开“气滞血瘀”,治疗中应突出“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治”的原则。对痉证治疗采用化瘀祛痰、泻腑逐水等治法,常用方如血府逐瘀汤、大承气汤、十枣汤(甘遂散)等;对痿证治疗采用益中固本、补益肝肾、调补气血、健脾化湿祛痰等治法,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归脾汤、香砂六君丸等。

我们根据临床经验分为以下证型:

风寒湿型:

症状:颈部酸痛沉重,肩壁疼痛、麻木、酸胀,畏风怕寒,得温则舒,舌质淡,苔白,脉象浮紧。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加葛根汤加减。

气虚血瘀型:

症状:头晕,头胀痛或跳痛,转动头部即发生眩晕,甚至发生晕厥,跌倒,以中老年为多发,舌质暗淡,苔白,脉细弱或细弦。治法:益气活血。方药:补中益气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肾精不足型:

症状:头晕,耳鸣,疲倦乏力,健忘,头空痛,视物模糊,听力下降,转头时加重。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淡,脉沉细无力。治法:偏阴虚者治以补肾滋阴,偏阳虚者治以温肾助阳。方药:补肾滋阴宜左归丸为主方,温肾助阳宜右归丸,

痰浊中阻型:

症状:眩晕,头痛,困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身体肥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肝肾亏损型:

症状:发病缓慢,肢体沉重,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持物及走路不稳,甚至瘫痪,二便失禁,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方药:虎潜丸加减。

(2)经方应用研究

桂枝汤与葛根汤是《伤寒论》中著名的治疗“太阳病”、“项强”的经方,现代临床与研究中二者治疗颈椎病的内容很多。如

董氏[6]用葛根汤去大枣、甘草,加全蝎、白芷,杨氏[7]将葛根汤去姜枣重用白芍,名为白芍葛根汤,治疗痹证型颈椎病42例,邓氏[8]用葛根汤治疗各型颈椎病36例,随证加减,认为本方可以缓急解痉,改善颈部软组织的应力平衡。

阎氏[9]在葛根汤的基础上去麻黄、生姜、大枣,加木瓜、川芎、全蝎、水蛭,特别强调葛根、白芍可据病情从30克用至60克,随证加减,日1剂,药渣温烫患处,总有效率88%。孟氏[10]认为颈椎病属“骨痹”范畴,运用葛根汤加减治疗58例,郭氏[11]认为,颈椎病应着重在补气祛邪当中加以活血化瘀、宣痹通络、解痉止痛为主,待症状消失后方可图治。用加味葛根汤(葛根、乳香、当归、黄芪、桂枝、鸡血藤、延胡索、丹参)治疗颈椎病185例,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此外侯氏等[12]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126例,朱氏等[13]在桂枝加葛根汤的基础上加川芎、威灵仙、鹿角片,随证加减治疗各型颈椎病66例, 赵氏[14]自拟“芍药葛根汤”加味治疗颈椎病,其组成主要为:芍药、葛根、木瓜、菟丝子,红花等。郭氏[15]用葛根汤加减(葛根、桂枝、细辛、白芍、寻骨风、羌活、独活、当归),采用局部离子透入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总有效率98.5%。

(2) 中药外治

有些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采用外治法既利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目前的制剂有无铅膏药、含铅膏药、油膏、橡皮膏等。

许氏[16]应用自制的五龙威灵膏贴敷患处治疗各种类型的颈椎病918例。王氏等[17]应用骨质止痛膏治疗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邱氏等[18]自拟速效颈椎膏,药用:生南星、生甘遂、生大戟、生芫花、全蝎尾等。贴敷患部阿是穴治疗颈椎病100例。刘氏等[19]用麝香追风膏(主要成分为樟脑、梅片、薄荷脑、冬青油、乳香、没药、红花、麝香等)贴敷于大椎穴、双侧肩井穴,显效率80.4%。薛氏[20]采用中药外敷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用马钱子90克,广地龙、川乌各60克,威灵仙90克,木瓜、青风藤、当归尾各60克,白芍120克,淮山药60克,研末,加凡士林调成膏状,敷于大椎穴,

2. 针刺治疗

董氏[21]针刺外关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王氏等[22]取后顶穴,行3针齐刺法,治疗20次后疗效达85%,同时针刺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血管搏动指数无明显变化。邓氏等[23]针刺风池、百会、C2-4夹脊穴观察颈椎病锥动脉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椎动脉血流变化,经10次治疗后显示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袁氏[24]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50例。李氏[25]采用针刺配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王氏[26]采用针刺与按摩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椎病134例。熊氏[27]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207例,其方法为,患者取坐位,用拇指置于颈部两侧,沿颈夹脊自上而下寻找压痛点进行针刺,经针2~3次后,颈肩部的肌紧张状态均有所缓解,然后根据X线片的动态体征,选择不同手法,纠正颈部的动态失衡状态。如前后错位用前后推正法,侧偏侧倾错位用侧向推正法,旋转错位用斜扳推正法等。使用手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判断正确,定位准确,轻重适度,不可使用强力。秦氏[28]采用汤氏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8例。 王氏[29]采用夹脊穴电针法为主治疗颈椎病112例。藤氏等[30]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取穴以颈夹脊为主,随症配肩髃、风池、外关、合谷或肩髎、小海、外关、中诸等穴,总有效率为97.2%。钟氏[31]用电针配合走罐治疗颈椎病。

3.针刺与推拿的康复作用

本人对针灸与推拿各30例在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在作用机制上存在着共性,即通过对经络系统的良性刺激,调整经络系统的功能,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消除或减轻因经络运行阻滞而致的病证。因其作用机制或作用基础相同,故针灸疗法与无整复类手法的推拿疗法的简单结合对疗效的提高不显著;推拿中的扳法能有效地纠正颈椎病中存在的解剖关系异常,从而消除这种解剖异常对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的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和压迫,发挥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因此,针灸疗法与推拿疗法中的扳法有针对性的结合,可大大提高颈椎病的康复疗效。

4.颈椎病的穴位注射康复疗法

赵氏等[32]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穴位注射取风池、大杼。药物:当归注射液2ml,复方丹参注射液4ml。用10ml注射器7号针头吸取药液混匀,皮肤常规消毒后,直刺,待针下出现酸、胀感后回抽无血,将药液缓缓注入,风池穴每穴注入药液1ml,大杼穴每穴注入药液2ml。治疗结果:临床治愈78例,占78%;

5. 针刀治疗

颈椎病除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外,由于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大多伴有颈椎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粘连、挛缩、结疤,可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而引起症状。同时,粘连、挛缩的颈椎周围组织,可牵拉其附着的椎骨发生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椎体的整体或局部发生移位,以及压应力、拉应力的异常改变,进而加重椎体的骨质增生,更进一步刺激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一系列颈椎病临床症状。朱氏[33]发明的针刀医学,应用针刀切割、剥离、松解的方法,使其粘连、挛缩、结疤的软组织得到治疗。松解了粘连、卡压刺激,使症状得到解除。

参考文献

本文是司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