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忠友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不连

发表者:曾忠友 人已读

曾忠友 裴仁模 金才益 徐跃根

(摘自《中国骨伤》1999年9月第5期)

自1990年12月~1996年l1月,采用于仲嘉研制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不同因素引起的胫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共26例。均达到一期I临床愈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均符合骨不连的诊断标准.男21例,女5例,年龄18~57岁,平均40.2岁。病史最短者为骨折后3个月,最长者6O个月。平均9个月。均为外伤性胫腓骨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9例;开放伤19侧,闭合伤7例;伴软组织缺损1O例;伴骨缺损及局部皮肤窦道7例;伴感染l1例。伤肢关节废用性僵直,其中膝关节3例,踝关节5例,膝、踝关节均存在2侧;形成胫骨假关节2例;外院或本院行内固定治疗21例,行石膏托固定等保守治疗5例。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行有效固定。在此基础上取髂骨植骨19例。带血管蒂腓骨植骨侧,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9例;小腿随意皮瓣转位7例,带血管小腿外侧皮瓣转位1例。予早期肌肉及伤肢关节功能锻炼 ,定期X线复查。当X线检查提示骨

折端有较多量骨痴生长,必要时放松外固定支架的延长锁钮,使支架动力化。 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5个月~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 及软组织均愈合。骨折愈合时同最短4个月,最长12.5 个月;平均7.2月。1例术后27天外固定支架松动致胫骨骨折端成角移位,重行外固定支架调整术。1例皮瓣转位后边缘皮肤少量坏死,经换药后皮肤爬行愈合。1侧骨折愈合后期针孔仍有步量分泌物,拆除外固定支架后,针孔愈合。关节功躲能恢复情况 膝关节功能全部恢复,踝关节除2例部分恢复,余完全恢复。

讨 论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具有多功能载荷,高强度,高刚度及高稳定性的特点。但治疗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钉道感染的危险性,文献报道,单侧半针固定架发生针道感染率是0.9%,本组病例由于加强了术后护理,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固定针的松动亦是其主要井发症之一,本组发生1例,与于仲嘉报道相一致。其它如骨不连及踝部马蹄样僵直未出现。胫骨骨不连如采用坚强内固定治疗,势必进一步破坏骨折端的血循环,并产生应力遮挡效应,导致骨折端的力学强度下降及骨缺失、骨不连,而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早期由于其较小的应力遮挡作用.又有坚强稳定的固定,手术创伤小.不破坏骨组织的血循环。外固定支架的坚强加压固定。骨折端紧密接触,97% 的应力经骨断端传递。轴向应力有利于骨愈合及骨结构重建。

胫骨骨不连伴有部分骨缺损时,采用自体髂骨或带血管腓骨移植予以填充,通过外固定支架的有效加压,促进了骨愈合。尤其带血管腓骨移植显著缩短了骨愈合的时间。其优点是能更衡底地切除病变组织,植入的骨血供丰富.容易成活。

胫骨骨不连伴软组织缺损时,由于软组织的缺损不能给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骨床,我们在清创加病灶切除后.采用肌瓣、游离皮瓣及旋转皮瓣修复骨折端的软组织缺损.同时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既为骨折端提供 良好的血液循环网',便于创面换药',又一期完成了手术。

胫骨骨不连需要坚强固定,以利骨断端血循环重建和骨的爬行,而当骨折端有多量骨痂生长和中后期参与负重后,则需要弹性固定,使轴向应力更有效地作时候作用于外固定支架的延长锁钮,使支架动力化,以利骨断端的修复和模造.达到其生理需要形态并避免了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本文是曾忠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