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细胞减少症的互动诊断法
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主要是靠血象的检查,如果多次检查白细胞计数都在4×10 9/L以下,就可以诊断白细胞减少症。新发现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只做一次检查就下结论,肯定是不恰当的。要特别注意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0.5×10 9/L)的患者,平时可能只有些头昏、疲乏、偶有感冒的症状;由于抵抗力减低,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可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困倦、咽痛、全身疼痛,要及时到医院早期治疗。
以前我们提到过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在那么多的原因中,作为患者应该考虑什么呢?在门诊看病的时侯,医生可能简单地问几句,来判断引起你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有时根本没时间去问,只是对症给些升白细胞的药。即使给你找出的原因,有时候是正确的,但有时并不全面或者不确切。因为医生没时间仔细地向你询问,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各种原因。
特别是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作为患者自己,有时也会忘记,过去用过哪些药物,常常要在晚上,慢慢地想才能想得出来。特别是在发现白细胞减少之前的几个月里,曾经用过些什么药,是否用过化学制剂,或者接触过放射性,有过什么感染等等,这些资料都很重要。因此,作为患者本人在就诊前,最好能阅读一些有关白细胞减少的资料,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白细胞减少,以便就诊时提供医生参考。
医生根据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原因,又要做一些相应的检查,进一步确定或者排除这个因素。有时需要做骨髓穿刺及涂片检查,了解粒/红比例(正常参考值2–6 :1)和粒细胞系的增生度、成熟度及有无形态异常。如果粒/红比例下降,粒系增生低下、成熟障碍,提示粒细胞减少是骨髓增生不良所致;如果粒/红比例正常,粒系增生活跃,提示粒细胞减少是由于无效增生或破坏过多的结果。
有时1~2次门诊,找出来的原因不一定正确,这可在以后的门诊时间里,患者提供补充资料,医生修正以往的诊断。这种做法让患者和医生,可以起到互动的作用,最后得到正确的诊断,做到标本兼治,取得最佳的疗效。
[附] 感冒次数的半定量叙述(试行)
患者在每次感冒以后,是否有发热,疾病的严重程度,都与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功能有关。为了便于描述感冒发生的次数,医患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可用半定量的方式表达:
很少感冒:1年内有0~1次,
偶尔感冒:1年内有2~3次,
容易感冒:1年内感冒有4~5次,平均每季度有1次,
经常感冒:1年内感冒在6次以上,每季度有1~2次,或者每月都在感冒。
本文是王觉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