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兴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中西医结合治愈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一例

发表者:陈华兴 人已读


高某某,女,28岁,初诊日期:2010年3月22日
主因月经失调、原发不孕1年半就诊,服结合雌激素、黄体酮胶囊3个月月经来潮。月经来潮第5天中西医结合促排卵,自拟中药方1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服。枸橼酸氯米芬胶囊50㎎,1日1次,月经第5天服,连服5天。服促排卵药后,2010年7月10日月经第16天B超监测卵泡:右侧较大卵泡2.29*1.91cm,2.18*1.92cm,左侧卵巢见最大卵泡1.90*1.58cm,1.51*1.34cm,考虑大卵泡较多肌注少量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0单位。当时患者紧张、面色发白,休息后好转。第2天患者出现腹部不适、胃疼,7月18日中午患者出现一过性气短。7月20日彩超:左卵巢内见2.08*2.05cm囊性区,右卵巢内见3.35*2.95cm囊性区,腹腔内可见游离液体暗区5.5cm,内可见肠袢漂浮,子宫直肠窝见6.96*2.52cm液性暗区,根据病情考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先服健脾利水的中药3剂,腹胀减轻,2天未大便,便干。经分析中药用量小、服药时间短、利水未见大效。7月22日,调整中药配方,加入理气通便的药物,配合输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7月24日腹胀明显减轻,大便少,查血白蛋白43%,原方加入大黄6g续服3剂。7月25日腹胀止,基础体温升高24天,尿HCG弱阳。8月5日患者出现小腹疼痛、阴道出血多,掉出一团膜样物,第2天小腹疼痛止,阴道出血7天后止,尿HCG阴性,基础体温降到36.5度,自然流产。彩超:子宫内膜厚0.5cm,左卵巢可见10个卵泡,最大的0.8*0.78cm,右卵巢可见10个以上卵泡,最大的0.67*0.57cm,腹水全部消失,临床治愈。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见于促性腺激素治疗期间,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体重增加、卵巢增大,胸腹腔积液、少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肾衰、血栓形成、严重的危及生命,促排卵治疗发生率约4%,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最重要高危因素。此患者病情不重症状较轻是由于绒毛膜促性激素用的剂量小,病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中药起了关键的作用,从用药至痊愈仅半月时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重在预防,优势卵泡4个左右时尽量不用促性腺激素,特殊情况可以少量应用,一旦发生过度刺激,要及时救治。这里顺便提醒:促排卵治疗用促性性激素时,一定要警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发生。 高某某,女,28岁,初诊日期:2010年3月22日
主因月经失调、原发不孕1年半就诊,服结合雌激素、黄体酮胶囊3个月月经来潮。月经来潮第5天中西医结合促排卵,自拟中药方1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服。枸橼酸氯米芬胶囊50㎎,1日1次,月经第5天服,连服5天。服促排卵药后,2010年7月10日月经第16天B超监测卵泡:右侧较大卵泡2.29*1.91cm,2.18*1.92cm,左侧卵巢见最大卵泡1.90*1.58cm,1.51*1.34cm,考虑大卵泡较多肌注少量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0单位。当时患者紧张、面色发白,休息后好转。第2天患者出现腹部不适、胃疼,7月18日中午患者出现一过性气短。7月20日彩超:左卵巢内见2.08*2.05cm囊性区,右卵巢内见3.35*2.95cm囊性区,腹腔内可见游离液体暗区5.5cm,内可见肠袢漂浮,子宫直肠窝见6.96*2.52cm液性暗区,根据病情考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先服健脾利水的中药3剂,腹胀减轻,2天未大便,便干。经分析中药用量小、服药时间短、利水未见大效。7月22日,调整中药配方,加入理气通便的药物,配合输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7月24日腹胀明显减轻,大便少,查血白蛋白43%,原方加入大黄6g续服3剂。7月25日腹胀止,基础体温升高24天,尿HCG弱阳。8月5日患者出现小腹疼痛、阴道出血多,掉出一团膜样物,第2天小腹疼痛止,阴道出血7天后止,尿HCG阴性,基础体温降到36.5度,自然流产。彩超:子宫内膜厚0.5cm,左卵巢可见10个卵泡,最大的0.8*0.78cm,右卵巢可见10个以上卵泡,最大的0.67*0.57cm,腹水全部消失,临床治愈。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见于促性腺激素治疗期间,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体重增加、卵巢增大,胸腹腔积液、少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肾衰、血栓形成、严重的危及生命,促排卵治疗发生率约4%,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最重要高危因素。此患者病情不重症状较轻是由于绒毛膜促性激素用的剂量小,病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中药起了关键的作用,从用药至痊愈仅半月时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重在预防,优势卵泡4个左右时尽量不用促性腺激素,特殊情况可以少量应用,一旦发生过度刺激,要及时救治。这里顺便提醒:促排卵治疗用促性性激素时,一定要警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发生。

本文是陈华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