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心脏病是爸妈遗传的么?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童先天性畸形之一,患儿家长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夫妻两个心脏都好好的,为什么我们的小孩会有先心病呢”?
先心病≠遗传病
首先我们要明确,先天性是种更为笼统的概念,它不等同于遗传病,而是囊括了遗传病。研究显示,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两种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和疾病药物因素。
遗传因素:单纯先天性心脏病大部分呈多基因规律,其同胞及子女的再患风险率约为4%。先心病在患有遗传综合征的患儿中更为常见,以先天性愚型为例,约50%该病患儿可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其中以心内膜垫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更为常见,其次为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和动脉导管末闭。
环境因素:指妊娠前和妊娠中孕妇所处的环境,包括居住和工作环境,可分为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主要是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制品,包括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汞、镉等重金属等。物理因素主要为放射线,因为放射线对人体有致病作用,而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疾病药物因素:主要包括母亲酗酒、母亲孕早期服用阿司匹林、服四环素类药物、服避孕药、患风疹和感冒。除此之外,高龄产妇也是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如何预防?
对于存在遗传疾病家族史的父母,应该尽量通过染色体检查和妊娠期间的遗传基因检查来排除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孕妇应避免居住在新装修的房屋内,避免接触化学因素;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避免生活在电磁波强烈的环境下,尽量避免使用药物、禁用高风险的药物,这应成为先天性心脏病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同时,孕妇在孕早期也应该避免感冒和风疹、麻疹等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因为细菌和病毒感染也会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引起先天性心脏病;倘若不幸感冒和感染风疹、麻疹,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不要乱服药物。
本文是黄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