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利针合用自拟益气补肾汤治疗产后身痛临床观察
于素丽,闫明哲,何良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摘要:目的:观察员利针疗法合用益气补肾汤治疗肾气亏虚型产后身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益气补肾汤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益气补肾汤合用员利针疗法治疗,均2周为1个疗程。汤方以每日1剂,水煎2次,早、中、晚分服。员利针疗法治疗以5次为1个疗程,1周治疗3~4次,连续观察记录两个疗程后,评测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员利针疗法合用益气补肾汤的总有效率为100%,其治疗方案在治疗第1个疗程(P<0.05),即能获取满意的疗效。结论:员利针疗法合用益气补肾汤的治疗方案能够较快地减轻产后身痛,改善病情,且有效的延缓疾病复发,于临床实践中获得满意的疗效,更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产后身痛;员利针疗法;益气补肾汤
中图分类号:R2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779(2014)004-0011-03
作者简介:于素丽(1981-),女,2008级台港澳第二学士、硕士连读学生,研究方向:疼痛专业。
△通讯作者:何良志(1962-),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康复理疗及疼痛专业工作。
产后身痛发生于产后或人工流产(小产)后,属于产后病的范畴。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因产后营血亏虚,筋脉失濡或素体气血虚而易感受风寒湿邪,稽留于周身关节和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不畅,身体失荣而引起疼痛,偶伴有酸、麻、肿、重着的症状。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慢性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病,由于机体变态反应所导致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临床病症。西医[1]亦认为血液循环障碍,常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基代谢紊乱,致引起代谢物质及炎性物质的排泄发生障碍,进而刺激组织及相应的感受器,而出现异常的疼痛表现。中西医对其临床症状描述有相似之处。枟素问•痹论枠篇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产后身痛是由气血两亏,百节空虚,经脉失养所致的不荣则痛。隋•巢元方枟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枠在“产后腰痛候”亦指出中“肾主腰脚,妇人以肾系胞。”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将患者以SAS软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自拟益气补肾汤方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益气补肾汤方合用员利针治疗法治疗。采用两组治疗前后对照的方式来验证其治疗疗效。治疗组25例,年龄25~34岁,对照组25例,年龄27~33岁;治疗组病程2~20个月,对照组病程2~15个月;治疗组发病时间2~80天,对照组发病时间2~45天。另外,两组病例在加重疼痛诱因、分娩方式、先前治疗产后身痛的方式、治疗前症状方面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中医产后身痛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本研究依据娄玉钤枟中国风湿病学枠[2]中的产后痹的中西医诊断、枟中国中西医专科专病临床大系:女病诊疗全书枠内的中西医诊断[3]、枟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医妇产科学枠[4]中辨证依据的肾气亏虚证为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纳入选择标准一致。
1.3西医诊断标准[2-4]①产后(包括流产、人工流产及早产)所发生的关节肌肉不适症状;②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酸痛、沉重、麻木及屈伸不利;③因受累关节功能受影响,活动后症状稍减轻,少数病例关节痛且有肿胀;④实验室检查:血沉(ES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正常;⑤X线检查:无骨质改变;⑥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疼痛部位及关节不留畸形,功能恢复正常;⑦排除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及骨关节炎等。
1.4中医症候诊断标准[2-4]主症:①产后的关节不适:疼痛、酸痛、重着、麻木、功能轻度受限;②于①症状中因潮冷或劳累加重,严重时关节肿胀。次症:①乏力多汗;②畏风怕冷;③烦躁失眠。舌质淡或舌质嫩,或紫暗有瘀点;舌苔薄白或薄黄,或少苔,或苔白厚腻;脉细濡,或沉濡而数,或沉涩。凡具主症①及兼有一项以上次症者,可诊断为本病研究观察对象。
1.5排除病例标准①RF、CCP抗体阳性者;②X线有显骨质破坏者;
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对针灸不耐受者。1.6病例剔除标准①纳入标准不符而被误纳入者;②在员利针针法治疗过程中,受试者不能耐受针感,未能完成治疗疗程者;③在治疗疗程中,受试者自行服用非本研究规定范围内的中西药物或治疗疗法者。
1.7病例脱落标准①在研究观察过程中,患者自行退出者;②有效时间内未复诊的患者。
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益气补肾汤合用员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自拟益气补肾汤治疗。
2.1圆利针治疗员利针针具:员利针的针具直径有0.5mm、0.8mm两种,针身长度有50mm、75mm、100mm共3种。均为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针刺部位及取穴:视患者疼痛部位及轻重程度的不同选择治疗取穴,腰背部采用华佗夹脊穴,局部疼痛部位(四肢、头部)选用阿是穴,以及消泺、犊鼻、梁丘、环跳、中渎、风市、承筋、承山、昆仑等穴位。针刺操作手法: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针刺四肢腧穴使用0.5×50mm员利针,背部输穴使用0.8×75mm员利针(生产厂家为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针刺方法经皮深刺进针,快速提插数次,下针时针身穿过肌肉,或肌腱韧带上的附着点,对针刺的治疗点进行有效的刺激。治疗时多不留针。
2.2益气补肾汤治疗自拟益气补肾汤方:党参30g,狗脊15g,当归
20g,桂枝10g,赤芍、白芍各15g,熟地20g,炙黄芪30g防风、独活各10g,续断、怀牛膝、桑寄生、鸡血藤各20g,蒲公英30g,生甘草15g,生姜10g。煎服方法:先使中药药材浸泡于适量的凉水中30min,武火煮沸后改换文火25min,即倒出汤药后,剩余药渣续加水煎20min,再次倒出汤药。两次汤药混合,分早中晚3次温服。每日1剂,共服7天。
3疗效标准
3.1临床症候分级量化及评定标准[2,4-7]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及评分方法:针对疼痛部位所设计的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量表进行疗效评定。评分方式:评测疼痛的数字范围为0~10。0是代表无痛,10是代表最痛(无法忍受)。症状体征分类标准及评分方法:针对症状体征所设计的自拟中医症状体征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定。评分方式:无(0分):无疼痛;轻(1分):偶有疼痛;中(2分):常有疼痛,影响生活;重(3分):疼痛,严重影响生活。
3.2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参照枟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医妇产科学枠(第2版)[4]和枟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枠(第2版)[8]中的产后身痛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临床治愈:产后身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下降≥95%;显效:产后身痛及其他症状明显改善,症候积分下降≥70%;有效:产后身痛及其他症状有减轻,症候积分下降≥30%;无效:产后身痛无明显变化,甚或加重,症候积分<30%。
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数字疼痛评分(NPRS)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前后受试者的积分变化,以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4结果
4.1治疗组NPRS积分比较员利针疗法合用自拟益气补肾汤加减的治疗前、第1个疗程治疗后、第2个疗程治疗后的疼痛强度(NPRS)积分比较。经χ2检验P<0.05。说明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强度(NPRS)积分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治疗组疼痛部位治疗前后疼痛强度(NPRS)积分比较项目治疗前第1个疗程治疗后第2个疗程治疗后
头痛2.40±2.701.08±2.22倡0.32±0.85倡全身关节痛3.64±2.681.12±1.48倡0.32±0.635倡肩关节痛4.00±3.101.20±1.41倡0.56±0.965倡肘关节痛2.48±2.420.36±0.81倡0.20±0.415△手指关节痛2.52±2.540.48±0.96倡0.48±0.965倡后背痛4.48±3.111.56±2.406倡1.00±1.475倡腰痛5.80±2.771.76±1.366倡0.96±0.45倡臀部痛5.76±2.552.04±1.406倡1.56±0.965倡膝关节痛5.04±2.371.6±1.966倡1.00±1.415倡脚后跟痛2.84±2.640.8±1.446倡0.4±10.765倡脚踝痛1.8±2.50.44±1.196倡0.20±0.575倡NPRS总评分40.76±13.549.34±9.746倡6.20±4.495倡注:与治疗前比较,倡P<0.05,△P>0.05。
4.2对照组NPRS积分比较
经χ2检验P<0.05。说明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强
度(NPRS)积分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对照组疼痛部位治疗前后疼痛强度(NPRS)积分比较
表1治疗组疼痛部位治疗前后疼痛强度(NPRS)积分比较
项目治疗前第1个疗程治疗后第2个疗程治疗后
头痛2.40±2.701.08±2.22倡0.32±0.85倡全身关节痛3.64±2.681.12±1.48倡0.32±0.635倡肩关节痛4.00±3.101.20±1.41倡0.56±0.965倡肘关节痛2.48±2.420.36±0.81倡0.20±0.415△手指关节痛2.52±2.540.48±0.96倡0.48±0.965倡后背痛4.48±3.111.56±2.406倡1.00±1.475倡腰痛5.80±2.771.76±1.366倡0.96±0.45倡臀部痛5.76±2.552.04±1.406倡1.56±0.965倡膝关节痛5.04±2.371.6±1.966倡1.00±1.415倡脚后跟痛2.84±2.640.8±1.446倡0.4±10.765倡脚踝痛1.8±2.50.44±1.196倡0.20±0.575倡NPRS总评分40.76±13.549.34±9.746倡6.20±4.495倡4.3两组患者疼痛强度(NPRS)总疗效比较
两组疼痛强度(NPRS)总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3两组疼痛强度(NPRS)总疗效评定结果例(%)
组别例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255(20)20(80)00100对照组2506(24)19(76)01004.4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总疗效比较
两组症状体征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畅00<0畅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表4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总疗效评定结果例(%)
组别例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256(24)9(36)10(40)0100对照组257(28)7(28)11(44)01005讨论
员利针源自于古代九针,最早记载于枟灵枢枠,枟九针十二原枠中首次阐述其针。枟黄帝内经•灵枢枠曰:“员利针者⋯⋯以取暴气。”另外于枟针灸集成•制九针法枠对枟内经枠中所载九针注释云:“调阴阳去暴痹宜员利针。”在古代九针中员利针主要用于痛、肿、痹证,具有宣散邪气的治疗作用[9]。通过员利针不留针的强刺激治疗,能使针刺直达病所,促使机体气血疏通,激发经气,通经活络,通则不痛,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针刺部位:视患者疼痛部位及轻重程度的不同选择治疗取穴,主要是枟灵枢•经筋枠“以痛为俞”的取穴原则,大多采用华佗夹脊穴,针对局部疼痛部位选用相应的穴位、阿是穴,以及肌肉起点、止点、肌腹点为针刺治疗点。夹脊穴,分布在督脉和太阳经两侧,能畅通督脉及太阳经气,调节全身脏腑气血;取穴以手足三阳经经穴为主,六阳经及督脉总领一身阳气之温煦,消泺穴,手少阳三焦经穴,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犊鼻,能调气血、疏经络;梁丘,有祛寒湿利关节的功效;环跳穴是足少阳和太阳经的交会穴,有舒通经络、强腰益肾、祛风散寒的作用;中渎、风市穴可祛风寒,强筋骨,温经散寒;承筋、承山穴能舒筋活络、缓急止痛;昆仑穴,解肌通络,强腰补肾,温经散寒。员利针以取暴气的针刺法,针刺的强刺激能振奋阳气,起到痹阻经脉再通,通__则不痛的疗效[10]。
员利针疗法针刺取暴气,强刺激为基础,较讲究进针角度、深度及速度,通常要达到针感的要求。针刺方法经皮深刺进针,快速提插数次,必须下针针刺穿过肌肉,或肌腱韧带上的附着点,对针刺的治疗点进行有效的刺激,亦为员利针取效的关键。治疗时多不留针,故能有效的节省治疗时间。自拟益气补肾汤:方中四物,归、地、芎、芍能养血活血;党参、炙黄芪、甘草、茯苓益气健脾;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独活、防风、秦艽、祛风除湿;杜仲、狗脊、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赤芍散瘀止痛;肉桂温经通脉止痛;续断活血化瘀止痛;鸡血藤行血活血,舒筋活络;蒲公英消肿散结,疏郁通乳,清热利湿;生姜解表散寒祛痰。诸药合用,共凑补益气血、滋养肝肾、胜湿止痛之功,全方配伍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大法,用之临床,颇有效验。
产后身痛是发生于产褥期间(包含流产、小产)后一种常见的全身肢体麻、酸、重、痛的疾病,主要病因为女性产后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经脉失养、腠理不固,或调理不慎,使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使气血运行不畅、淤滞经络关节引起身痛。在临床上时常有本虚标实的表现,本病与一般的痹症有所不同,治疗时以枟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枠云:“产后身痛多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杂至之痹,则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
在员利针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益气补肾汤治疗产后身痛能更有效的缓解本病的症状,体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员利针在治疗时多不留针,故员利针治疗能有效的节省治疗时间。员利针疗法对产后身痛的治疗周期上有一定的优势,治疗疗程短,见效快,针后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上有满意的疗效。是产后身痛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1]张凤玲,韩霞.剖宫产术后疼痛控制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9,10(18):1734-1735
[2]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38-1839
[3]贾彩凤.中国中西医专科专病临床大系:女病诊疗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16
[4]刘敏如.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医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74
[5]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86
[6]樊碧发.疼痛[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7
[7]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
[8]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S].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222
[9]张玉和.圆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15-16
[10]彭易雨,黄移生,熊真荣,等.圆利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__症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10):719-723收稿日期:2013-08-26
本文是何良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