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松涛
杨松涛 主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肾内科

重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理

1455人已读

今日门诊有一外地慢性肾脏病家属咨询。患者男性,40多岁,诊断糖尿病肾病5年,病情平稳,血肌酐进展很缓慢,血压、血糖稳定,没有其他并发症。家属诉自从诊断肾衰后家人对他呵护备至,基本不工作,不用他做任何家务。但病人情绪越来越差,性情和生病之前判若两人,动辄发脾气,弄得家庭氛围相当不好。

这样的慢性肾脏病人并不少见。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但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回归社会的能力仍然不高,各种心理疾病比如焦虑、抑郁都有很高的发生率。一些尚未进入透析阶段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甚至每每盯着化验单的血肌酐数值,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由它来左右。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得到了肾脏病工作者的关注,但是病人的治疗和改善情况并不理想。当然,病人出现的心理疾病的原因各异,有疾病本身带来身体的不适、有经济的困扰、有工作能力的丧失、有睡眠的障碍、有情感的缺失等等。慢性肾脏病非透析病人还面临对疾病和透析的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等。

面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治疗躯体疾病,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疾病的治疗除了要有药物的处方,还需要有语言的处方,给病人以鼓励。病人和家属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与医生的沟通、互联网、广播、电视、书籍等多种方式,对病情做充分的了解,对疾病的预后有合理的预期。疾病既已发生,就不抱怨,接受,坦然面对,与医生一起共同战胜。在医生的评估后,进行身体力行的工作和劳动,回归社会,患者才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才能有更幸福的家庭生活。

杨松涛
杨松涛 主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