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术 磁共振脑血管壁高分辨率成像
磁共振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 HRVW)是利用磁共振原理抑制血管内流动血液信号获取血管壁等静态组织图像的一种成像方法。由于可以对血管壁进行直接成像,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态、成分,进而确定斑块的风险程度,补充TOF-MRA仅能显示血管腔的改变。 一、常用的扫描序列 常用的成像序列为自旋回波(spin echo)T1WI、黑血(black blood)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以及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 T1WI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反应斑块内出血。 T2WI对血管内外壁及斑块的边界显示较为清晰。 PDWI信噪比较高,相对于T1WI和T2WI,PDWI更能清晰的显示斑块的边界和血管腔。 T1WI+C对比剂强化说明斑块内新生血管或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能鉴别出斑块内炎症活动,并能清晰显示斑块纤维帽的边缘。 理论上纤维成分在T1WI、T2WI、PDWI、均为高信号,脂质核心在T1WI及PDWI为低信号,在T2WI为高信号。但由于颅内动脉管腔较小,影像学上难以清晰显示纤维帽和脂质核心的结构。纤维帽破裂在T1WI+C和T2WI易于观察,是斑块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中TOF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未见显示在tse3d-t2WI-o.8mm-iso-cor图中清晰显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局部动脉的重构模式对于颅内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亦有重要指导价值。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往往依据参考血管直径选择球囊的大小,对于存在动脉负性重构的患者,选择球囊时如未考虑病变局部血管外壁直径的缩小,在球囊膨胀时有可能导致血管损伤甚至破裂。故应用MRI了解目标血管的重构模式对介入治疗的成功及临床预后是非常重要。 运用3.0高分辨率MRI技术不仅能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准确评估,还能清楚地显示粥样斑块的部位、形态和大小,并能够对斑块内部的结构及病理成分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从而对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较为准确地判断,预测将来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危险程度。同时MRI新技术和新型对比剂的开发及临床应用,也将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诊断的敏感及特异性进一步提高。 |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