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刘蕾 人已读
门诊上会遇到拿着精液检查患者朋友来咨询:为啥我的精液里没有精子?如果小蝌蚪不见了,需要再次复查精液分析,甚至多次复查,如果仍然没有见到小蝌蚪,那么才能诊断为无精子症。
那么我们就来说说无精子症吧(本章主要介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男性不育症患者在至少两次精液分析检测后未发现精子的可以诊断为无精子症,其分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梗阻性无精子症。再结合体格检查和B超、性激素、染色体核型分析等辅助检查,排除输精管道梗阻患者,即可诊断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中的疑难重症,全世界约有2000万患者,我国约有500万无精子症患者,其中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是无精子症的难中之难,占无精子症的70%~80%,对患者家庭生活质量影响严重,很多患者甚至因“无精子症”而婚姻破裂。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先天性因素:比如睾丸发育不良,睾丸下降不良,无睾症,克氏征,Y染色体微缺失等。
2.后天因素:如外伤、肿瘤、睾丸扭转、外科手术导致睾丸血供不足,感染(睾丸炎,腮腺炎),外源因素(射线、药物、毒素和热等),系统性疾病(肝硬化、肾衰竭等)。
以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没有什么治疗方法,只能通过供精进行辅助生殖,或者领养,夫妻双方无法获得生物学上完全属于双方的孩子。在睾丸取精术出现之前,这些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病人几乎被判“死刑”,他们无法生育子代,无法享受天伦之乐。睾丸取精术的出现虽然解决了部分患者的生育问题,但限于取精成功率低,大多数患者仍无法获得子代。而现在,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使部分患者获得精子,进行辅助生殖,再次为绝望的患者带来希望。
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子获取,基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非梗是睾丸的生精功能衰竭,精子发生过程受损,虽然患者精液检查中无法查见精子,但是睾丸中可能存在着局灶性的精子发生区域,而这一区域内有精子存在的生精小管在手术显微镜下呈饱满、白色、不透明的特征,易与周围不存在精子的生精小管区别。那么在放大20倍手术显微镜下比较不同生精小管,经显微解剖寻找局限性的生精灶,是可以提高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子获取率。
那么什么样的患者适合做这个手术呢?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在接受规范的保守治疗半年至1年后,如无明显手术禁忌或患者拒绝手术等情况,即可接受无精子症睾丸显微取精术治疗。
显微取精术在国外已开展近20年,成功率可达40到60%,但这项技术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且能开展该技术的单位也不多,国内的成功率较国外稍低(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李铮教授团队的成功率相对较高,故刘大夫在李教授团队学习交流1年,目前已可以开展该技术造福当地患者),仍有大部分患者最后还是选择供精或者领养。虽然取精成功率不高,但对于想获得遗传学上属于自己的孩子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尝试,人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最后,刘大夫祝福即将手术的患者朋友取精成功,祝您好孕。
本文系刘蕾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刘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