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间质瘤(GIST)的相关知识
根据2016年第2版NCCN指南,整理出以下胃肠间质瘤的相关知识点,请病友参阅。
GIST可起源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胃(60%)及小肠(30%)。其次是十二指肠(4-5%)和直肠(4%),很少一部分源于食管和阑尾。
外科手术是局限型或潜在可切除型患者的首要选择。
伊马替尼是转移性GIST患者治疗的首选。
手术不能常规治愈GIST。50%的患者在切除之后可能复发或转移。
5年生存率约50%。
原发高危GIST复发的中位时间约为术后2年。
是否对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是否进行辅助性伊马替尼治疗,以及推荐治疗时间,原则上取决于每个个体的预后因子。
GIST患者的预后因子,最常用的是肿瘤大小和核分裂像(病理学参数)。其中,核分裂像比肿瘤大小更重要--凡50倍高倍视野中>5个有丝分裂细胞的患者,有高复发风险。
凡患者肿瘤直径>3cm者,即可在伊马替尼辅助靶向治疗中获益—明显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relapse-free survival,RFS),尽管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无明显改善。
肿块>10cm的GIST,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期间,每年复发率约为9%。
北欧的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在高复发风险患者,术后伊马替尼治疗36个月比12个月,明显改善患者的RFS和OS。接受伊马替尼治疗1年患者的复发率优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2年患者的复发率优于接受1年治疗的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3年患者的复发率优于接受2年治疗的患者。因此,专家组推荐,高危GIST患者术后应考虑至少接受36个月的伊马替尼治疗。
长期应用伊马替尼的不利条件是,1)药物毒性的增加;2)治疗费用的增加。
复发后患者可重新开始使用伊马替尼,但持续时间没那么重要。伊马替尼的二次耐药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限制因素。
高危复发患者,是指1)肿瘤大小>5cm;2)分裂指数>5核分裂像/50HPE;3)非胃部GIST;4)肿瘤破裂。
大部分胃的GIST呈现惰性的生物学行为,而<2cm的肿瘤甚至被认为是良性的;小肠GIST比胃GIST更具有侵袭性倾向;结直肠GIST最常见于直肠;结肠GIST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核分裂像能力的肿瘤可复发或转移,即使肿瘤<2cm。
对于胃部GIST<2cm者,超声内镜下有高危表现者,应完整手术切除;否则,可定期观察。
GIST完全切除术后(术前无伊马替尼治疗)的中危或高危患者,给予伊马替尼或观察(包括病史及体检,术后5年内每3-6年月腹部/盆腔CT检查一次,之后一年一次。
舒尼替尼(索坦)应用,1)进展期GIST
强烈推荐行KIT及PDGFRA突变检测。野生型GIST(无KIT及PDGFRA突变)应考虑检测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突变。、
GIST免疫组化CD117表达率95%,CD34表达率80%,DOG1。分子遗传学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编码基因KIT及另一酪氨酸受体相关编码基因PDGFRA突变)阴性,应考虑进一步检测SDHB免疫组化染色,BRAF突变分析及琥珀酸脱氢酶SDH基因突变分析。
晚期GIST患者,当具有外显子11突变时,将近90%的患者可从伊马替尼的治疗中获益;外显子9突变时,近50%的患者可从伊马替尼的治疗中获益;大部分具有PDGFRA突变的患者对于伊马替尼治疗反应良好;在无KIT及PDGFRA突变的GIST患者中,仅有一小部分获益于伊马替尼的治疗;在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能耐受伊马替尼的患者中,有指征使用舒尼替尼;而瑞戈非尼的使用指征,则是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使用后疾病进展。
手术切除GIST原则:1)因肿瘤很少出现肌浸润,所以扩大切除术(如全胃切除术)很少使用。部分或楔形切除而获得阴性切缘是恰当的。2)淋巴结清扫通常是不是必须的,因转移几率低,除非SDH缺失。3)GIST易碎,手术中应尽量避免破坏肿瘤的假包膜;4)术后病理切缘镜下阳性的患者,再次手术切除并无指征。5)应尽量避免并发症,避免复杂的多器官联合切除;6)直肠GIST应行保留直肠括约肌的手术。如果为了获得阴性切缘而行Miles,术前可给予伊马替尼;7)可行腹腔镜下手术切除;8)肿瘤移出体外时,需使用塑料袋避免肿瘤破裂及播散。
伊马替尼停药后,要马上手术,术后能口服药物时,可立即重新口服。舒尼替尼或瑞戈非尼,则需停药一周方能手术,术后根据情况决定重新服药时间。
绝大部分GIST(95%)表达KIT(CD117),近80%GIST在酪氨酸激酶编码基因KIT存在着突变;5-10%在另一个酪氨酸激酶受体相关编码基因PDGFRA存在着突变。大约10-15%的GIST无法检测出KIT及PDGFRA突变(野生型GIST)。其它高表达的标记物包括CD34(70%)、SMA(25%)及desmin(<5%)。
大多数的KIT突变位于跨膜区域外显子11,部分位于外显子9。PDGFRA的突变绝大部分位于酪氨酸激酶区域2外显子18,少部分位于外显子12及外显子14。所有GIST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位于KIT外显子11,而KIT外显子9是小肠GIST比较特异的突变位点,PDGFRA外显子18在胃GIST比较常见。
本文是刘现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