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通煊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辩证论治

中风的中医辩证施治

发表者:杨通煊 人已读

中风病,是以猝发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舌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突发口舌㖞斜、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见症多端,与自然界善行数变的风邪特征相似,故名“中风”。多属气血逆乱,内脏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内风”。与中风病记载类似的病证,最早见于《内经》,其中,把有半身不遂表现者称为“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痱”,把中风突发昏迷称为“大厥”、“薄厥”、“击仆”。东汉张仲景首提“中风”之名,但其含义却有邪在经、在络、在腑、在脏的不同。单以口眼㖞斜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称为中风,又叫“口僻”,实属另一类疾病。历代文献中还有“真中风”、“类中风”、“卒中”、“风痱”、“风痹”等病名,其内涵与中风病有相同者,也有相异的。为规范中医病名,现今大多数专家趋向于统称“中风病”,不包括伤寒论桂枝汤证之“中风”和属于西医面神经麻痹的“口僻”。西医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等均按中风病论治。由于此病发病率、病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均较高,病因繁多,病机复杂,辨证类型多,治疗时间长,疗效慢,后遗症多,康复较为困难,在古代即被列为风、痨、鼓、膈四大内科病证之首,故属于疑难病。

西医学认为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急性非外伤性局部脑供血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分为缺血性(脑血栓形成,约占50%;脑栓塞,约占7%)和出血性(脑出血,约占28%;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15%)两大类,与中医的中风病临床特征极为相似。故中西医可互相联系和参考。但西医学之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癔病性瘫痪等疾病,虽也有突发瘫痪或口舌㖞斜等症状,但没有半身不遂之主症,故不属于中风病范畴。

[病因] 中风病之发生虽较突然,但其形成却有一个较长的渐进的过程。医家将其病因主要归纳为虚、火、风、痰、气、血六端。由于养生不慎,正气渐亏,心、肝、肾等内脏阴阳失调,精、气、神日渐不足,加之情志抑郁或亢奋、嗜酒过度、房室不节、劳倦过度、气候变化剧烈等作为诱因,致气虚精亏,气滞血瘀,筋脉肌肉失养,或肝肾不足,肝阳暴张,血随气逆,夹痰夹火,上闭清窍,横窜经隧,气血逆乱,病发于一旦,遂成本病。

1.阴精日亏,积损正衰 由于年老体弱,肝肾渐虚,肾精日耗,不能制阳,致肝阳偏亢;或长期劳倦过度,气血日亏,元气不足;或房室过度,阴精暗耗,使阴精亏于下,肝阳鸱张,阳亢风动,虚阳上越,气血上逆于脑,脑脉破裂,血液离经,故突然昏仆,中风偏瘫。此即《景岳全书》所说之“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然”。脑溢血多属此病机。

2.阳气虚衰,气虚血瘀 由于平素养慎失宜,阳气日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运日渐不利,不能畅达于脑,致使脑脉阻滞,髓海少气缺血,神机失运,四肢百骸失荣,轻则肢麻语謇,重则偏枯失语。此即王清任所说“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属“气虚血瘀”所致。许多脑血栓形成多属此病机。

3.饮食不节,痰阻脉络 平素嗜酒和过食肥甘,加之安逸过度,缺乏锻炼,日久形盛气弱,湿重体丰。由于中气亏虚,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瘀日久,化热阻滞经络,上蒙清窍;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内生痰浊,或肝火素旺,炼津成痰,肝风夹痰,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致使突然昏仆,㖞僻不遂,此即们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说之“风阳上僭,痰火阻窍,神识不清”。此多为中风兼夹证之因素。

4.五志过极,心火暴盛 素体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复因情志所伤,肝阳暴动,引动心火,心火暴盛,风火相煽,气血上逆,心神昏冒:或七情过极,致气血顷刻逆乱上涌,闭塞清窍。此即刘完素所说:“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多因喜怒思悲恐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此多为中风病之诱因。

5.诸因成瘀,阻闭脑窍 各种原因形成的瘀血阻闭脑窍,气血不荣,清窍失养。如暴怒血菀于上,或脑脉因脆而破裂,溢血成瘀,阻闭脑窍,神机失运,四肢失主;或气滞而血不畅行;或气虚而血运无力;或寒侵经脉,血运迟滞;或热灼阴伤,阴耗血稠,血运黏滞;或痰水阻滞,血脉壅滞而不利。以上诸多因素,均可形成程度不同的瘀血证,使脑脉不通,脑窍不利,神机失运,肢体失主,从而形成中风。

中风病的病因,虽然大体可分为以上5类,但在实际中,5种病因可交织发生,互为因果,痰瘀互结、风火相煽、痰火上扰、气虚血瘀、出血与瘀血同在……不一而足,这就是中风病病机的特点。

中风病虽然是突然发作的,但此前它已有一个病理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在各种诱因作用下,病理过程可以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故我们多年来仔细研究中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参照古人论述,发现“中风先兆症”的确存在。中风病发病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脏腑阴阳失调和气血紊乱阶段、中风先兆阶段和中风发作阶段。其共同的病理基础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相互为患。而中风先兆期是中风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诱发因素往往是促其质变的重要原因。

与中风相关的因素主要有:

①情志因素:古今论述很多,我们过去统计了350例中风先兆症患者,其中性格急躁者248人(70.9%),抑郁者42人(12%),胆怯者3人(0.9%),活泼开朗者57人(16.1%)。临床表现,性格急躁者或抑郁者症状表现重,用药见效慢;情绪乐观者则症状表现轻,用药起效快。而且当情志异常时症状明显加重。

②遗传因素:据统计,上述350例患者重,有家族遗传史者108人,其中脑出血37人,脑血栓形成44人,高血压27人,占总数的30.86%(现在比例有急骤上升的趋势)。有的患者出现的症状与前一代中风前驱症状完全一样。

③饮食习惯因素:经过对病人偏嗜肥腻、烟酒情况的统计得知,偏嗜肥腻者有118人(34.2%);嗜酒者51人(14.5%);嗜烟者75人(21.4%),反映出偏嗜肥腻、烟、酒确为中风先兆重要原因之一。

④劳逸因素:350例患者中,40~55岁者187人(53.2%),其中工作繁忙、生活少有规律者占32.85%,说明劳累和生活不规律确实为中风先兆的成因之一。肥胖因素:350例中,体型肥胖者168人(48%)。

⑥大便秘结因素:350例中有137例(39.14%)。别外,与季节也有关系:冬春季节发病者151例(43.1%)。

以上情况说明,中风病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因外因相互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