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师洋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个人感悟

周末惊魂

发表者:马师洋 人已读

我摘下手套的时候正在想一个端午节后出现食道穿孔的患者究竟经历过什么,接着就看到内镜室被一群人撞开,定定神,来人都面容刚毅一身正气,不像闹事的家属。在安全距离以外弄明白了,他们是警察叔叔,心里才慢慢有了底气。

护士长忙迎上问清原由,一个孩子自残后吞下刀片,当地医院建议立即转院,内镜下取出,否则就要外科手术取出。刀片是保安刀片,警察叔叔在一边简单的介绍,也叫作单面刀片或者切割刀片,它用在修指甲、切割纱线、胶带、木制工艺品加工等方面……我赞叹他的专业性,显然在来之前研究过一番,同时心里浮起淡淡的不安,这种刀片印象中很宽,从孩子所拍的X线片上看也似乎超过了我们通常的内镜下取异物网篮,几个人正在指手画脚猜测大小,警察叔叔在旁边适时的补充说:4乘2厘米,当地医院试过了,取不出………

拒绝还是试试?我默默问自己,在这周末忙乱的上午,只有我一个人当班,上级医师在处理更重的患者,只说让我见机行事,大不了不做……看看孩子眼中求生的欲望和家属例行公事般的关心,本来坚硬起的心又慢慢软下来。

护士长问我:咋弄?取?

我心里有点发虚的说:取。

心里忽然笼罩上一种久违的感觉,这感觉我似曾相识,通常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要演砸,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成功。

想起主任曾经告诫我的话,看上去复杂的操作,无非是由一个一个简单的细节链接而成的……只要做好细节就可以尝试一下,那么,先试着把刀片拉回到食管腔吧。

患者家属不接受麻醉,也好,麻醉了贲门会痉挛,我安慰自己,但我知道如果最信任的麻醉师在旁边,我会更有把握。进胃镜观察,食管还好,胃中已经出了不少血,吸引冲洗净血块后,看到刀片陷在胃体上段的皱襞中,表面光滑,刀韧锋利,每一次胃的剧烈蠕动都会在胃壁上留下一条或轻或重的伤痕。护士长用异物钳完根本无法抓牢刀片,所以也拔不出来……反复尝试后,出血渐多,空气逐渐紧张起来,家属开始在门外不停的催促,表现着超乎寻常的关心,我则停止了一切动作,盯着那枚随呼吸不停耸动的闪亮刀片发呆。

干嘛呢?护士长催我。我心里有些犹豫,手上的胃镜似乎变得越来越沉,想想主任的话,做好细节,简单的细节……

换家伙,说着我迅速扯退出异物钳,抓不牢是因为异物钳前端是锯齿,与刀片接触的面积太小。拿胶带!我对护士长说,咱们先加工一下器材。在钳子上缠紧胶带,再次进胃腔,不知道我的想法行不行,但理论上有可能成功,而且胶带是领导从国外带回来,有属性加成。调整方向与距离,这次终于抓紧了刀片。

下来是贲门,我轻轻牵着镜身,护士长用异物钳小心翼翼的抓着刀片在胃底腔内调整长轴方向,一次不行,两次、三次,我忽然感觉原本松弛的贲门忽然之间紧的要命,只在那孩子干呕的时候会敞开。好吧,那就试试看,我右手下的镜身稍一用力刺激咽部,他果然干呕起来,看准这稍纵即逝的时机,带着刀片通过了贲门。

连身边的护士长也一声惊呼,终于使刀片以正确的姿态从胃腔滑入食管腔。平时感觉笔直的食道此时忽然显得十分狭窄,我努力操纵着胃镜旋转着避开食管壁缓慢后退,连呼吸都要停止,实在狭窄之处就用刀背一侧压入管壁,给对侧的刀锋留些许空间,仿佛驾驶着一条小船在风浪中躲避四处的礁石,而巨大的危险就潜伏在暗处。

躲过心房、气管分叉后,慢慢的退到了食管上段,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并不多余,相对于食管上括约肌,刀片太宽了,上端卡在入口出不来同时下端正好抵在主动脉弓的后方……

细节!细节!我知道这是最后一个需要思考的细节了,而且必须果断。撤!我让护士长松开刀片,在大家的惊愕中,我知道此时必须集中精力,而且要快。拿套管来!护士长看着我愣了二分之一秒然后转身取套管了,我从她的眼神看出,她此刻也许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为什么到现在才提出用外套管,但她信任我!

我一边努力插入套管,一边解释,套管直径虽然只有12mm但是如果插到底的话,可以刚刚好扩开食管入口,或许就这么一点空间就有机会把刀片取出来。那如果不够呢?护士长没问,但我从她眼睛中看出一丝不安……我同样用眼神回答她,不会的,放心吧,一定能行。

顺着套管我再次来到刚刚与刀片说再见的地方,它现在死死的卡在主动脉弓后方,两边的食管都有划伤,一侧已经开始渗血。我告诉自己,这次必须成功,因为我已经按主任告诫我的那样做好了一切细节,我不能失败!再次迅速的抓牢凶器,慢慢的后退,果然,入口不那么狭窄了,手上传来一个停顿的感觉,对了!就是现在!刀片已经靠紧了套管,退套管!我轻声轻的命令助手,同时让刀片跟随套管一同退出了咽部,孩子安全了!

警察叔叔什么话都没说,拍拍我的肩,说技术好,我笑了笑说,快吓死我了!回头看看孩子,他眼角挂着泪,是想通了什么道理还是简单的迷走神经反射,我不知道,但我还是取过胃镜对他说,刚才表现的很勇敢,做胃镜不好受对吧?不过现在我们还要再插一次,是对你不尊重自己的惩罚……


本文是马师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