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奚肇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化科
论辛辣的“辛”
3671人已读
经常有病人询问:”医生,我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啊?“,我会告诉病人“注意避免辛辣剌激性食物“,紧接着病人会问”那我能不能吃鱼啊?“。我知道病人是把”辛“与”腥“搞混淆了。
”辛“并非是”腥“。首先,辛出自中医的”酸、苦、甘、辛、咸”五味,是指药物的性味而言,按照五行归属,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中医通过五味来确定药物的性质与作用,确定五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其中辛味,是指药物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辛属阳,能发散肺气之郁,而现代研究发现,辛味药多含挥发油、皂甙及生物碱、酚等。
那么,辛除了指药物的性味,与食物相关吗?答案是肯定的。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论述,如《灵枢·五味》的“五谷:禾亢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可见食物也有性味之分,这也暗合中医“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观念。同样,辛味食物是指具有发散、行气作用的食物,常见的葱、姜、蒜、韭菜、香菜、芥末、胡椒、洋葱、蒜苗、茴香等都属于食物辛的范畴。
因此,不要把“辛”误认为是“腥”。
本文是奚肇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