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大咖们讲课整理的部分资料,仅供参考。
1、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ADA的临床诊断意义:
ADA在1-4U/L之间,帮助排除结脑。4-8U/L之间,不足以证实或排除。大于8U/L,提高结脑的诊断。(注意隐球菌脑炎)
少见结脑的特殊表现:少数患者无结核中毒症状,仅以以下症状出现:1、仅以癫痫发作 2、下肢活动障碍或单侧上肢活动障碍。3、眼睛内斜视。4、嗅觉异常等。
绝对卧床 目的:1、防止急性期脑池渗出物沉积颅底,阻塞大脑导水管或脑脊液循环不畅,造成或加重脑积水。2、颅底有视神经交叉在此经过,防止病变沉积会侵犯视神经引起失明。3、防止高颅压造成脑疝。
卧床时间:一般定为半年 1、结脑一般治疗半年病情才稳定,可逐渐起床活动。2、临床观察,不卧床或卧床少的近期病情易反复。(注意适当活动四肢,防止肌肉萎缩、血栓形成,注意饮食)
治疗方面的问题:1、初治首选一线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强化期治疗建议至少6个月(HRZELfx,H0.5-0.6,R0.6,Z/E剂量不变。静滴比口服好),继续期最好HRZE方案2年(探讨)。激素以个体化方案为宜。2、异烟肼、左氧可诱发癫痫。3、颅内低压及高压临床症状一样,应注意区分。(治疗方案不同)4、可出现类赫氏反应,处理:①对症、降颅压。②激素暂时加量。③抗结核治疗方案不变,药物不减。合并感染必要时加强治疗。
椎管注药相关问题
每周2次为宜,20次为上限或椎管造影。抽药先抽抗结核药,后激素。
不良反应:轻度:注射过快,局部刺激导致腰部或下肢疼痛(要慢)
重度:1、癫痫发作。处理:停止注射或减少给药剂量、抗癫痫治疗。2、截瘫。处理:核对药品,立即脑脊液置换。
预防脑疝:提前应用甘露醇。
注意低颅压:减激素和甘露醇。
特别提出患者不能吃茄子、鱼虾等,侧卧位慢进食。
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
注意排除合并结脑、肝结核、胸外结核、骨关节结核等。
影像学资料:以前胸片“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已经淘汰。现提出随机分布。可双方弥漫性分布,可单肺叶、肺段分布。
支气管播散与血型播散的区别:血型播散分布在肺泡间隔、小叶间隔、血管及支气管周围以及胸膜下,为肺泡外结节。支气管播散是沿气管分布,属于肺泡内结节。注意区分,以便对血播患者病情得以足够的重视。
3、继发性肺结核 影像学资料中如出现树芽征,提示结核活动。建议重视三维重建及增强CT,有利于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及鉴别诊断。
4、肺结核外科适应症(1985年版,今年7月份准备制定新标准)
①直径3CM以上,化疗无改变。
②厚壁张力性空洞影,化疗空洞未闭合,继续排菌。
③急性大咯血,内科止血无效。
④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反复咯血,内科治疗无效。
⑤一侧肺毁损,内科治疗仍排菌咯血。
⑥肺内纵膈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支气管狭窄支气管淋巴瘘者。
⑦结核性脓胸或支气管瘘
⑧不能排除肺肿瘤。
5、结核性胸膜炎
ADA并非越高结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越充分。ADA水平60-90U/L结核性胸膜炎阳性水平高。如高于90U/L,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能降低。
球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病以及非感染性疾病比如腺癌、淋巴瘤、血液病、胶原血管性疾病(如类风湿、SLE)等均可见ADA明显升高。
胸膜结核瘤:多在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突出胸膜的半圆形肿块。局部肺穿刺病理科提示结核改变。影响因素有:抗结核治疗方案不强,胸水引流不彻底,胸水粘连、胸膜增厚包裹等。如加强治疗方案后仍出现进一步增大趋势可考虑手术切除,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本文是朱英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