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青 三甲
张青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肿瘤科

三阴性乳腺癌病案

4513人已读

三阴性乳腺癌病案2则

2017-05-30杏林长青


1

王某,女,49岁。2008年1月来诊,病情概况:患者2007年3月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手术,病理:肿瘤大小2.1×1.5×1.0cm,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淋巴结转移(0/15),免疫组化:ER(-),PR(-),P53(+),C-erbB-2(-),以AT方案化疗四周期。其后复查血象、肝肾功、肿标、影像正常。时症见:汗出明显,时有烘热,颜面红,乏力轻,夜寐尚可,时有烦躁,怕冷风,纳食可,二便调,月经6月未行。舌暗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肝郁脾虚,瘀毒未尽;治疗:疏肝健脾,化瘀解毒。

处方用药:柴胡10g 黄芩10g 白术10g 蛇舌草30g 草河车15g 郁金10g 莪术10g 龙葵15g 焦三仙30g 内金10g 砂仁10g 旱莲草10g 生黄芪30g 太子参30g 白英15g 女贞子15g 枸杞子15g 生甘草6g 旱莲草10g 防风10g

二诊患者汗出明显减少,乏力减轻,仍烦躁,时有烘热情况。考虑患者中年女性,化疗后月经半年未行,为乳腺癌伴更年期反应,属肝肾阴虚、冲任失调,上方基础上加用山萸肉、沙苑子补肝肾,天花粉以养阴生津,鸡血藤以养血活血。

三诊则汗出消失,口干好转。复查无转移复发情况。继以此方加减服用中药3年,患者未见转移征象。

:三阴性乳腺癌因其预后差,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目前国内外乳腺癌研究的热点。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应该“已病防变”,在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行积极的巩固性治疗,以预防复发转移。本例为术后巩固性治疗患者,根据患者的四诊,辨证为肝郁脾虚、瘀毒未尽,以积极的疏肝健脾、化瘀解毒治疗,并适当加以滋补肝肾之品,通过扶正与祛邪相结合,采取积极的个体化治疗,患者4年未见转移征象。

2

黄某,女,39岁。2003年8月18日来诊,病情概况:患者2002年3月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手术,病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肿瘤大小3*2cm,淋巴结转移(2/15),免疫组化:ER(-),PR(-),P53(+),C-erbB-2(+),fish检查(-)。以CAF方案化疗6周期。2003年5月发现第3、4腰椎转移,随后行腰椎放射治疗,并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治疗。8月初复查血象、肝肾功正常,Ca153:28.6U/ml。时见:时有腰部酸痛,情绪欠佳,纳食不馨,夜寐尚可,无汗出、烦躁等,二便调。舌暗有瘀点,苔白,脉弦滑。

辨证:肝郁脾虚,肾虚骨弱,瘀毒内结;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健骨,化瘀解毒。

处方用药:柴胡10g 黄芩10g 茯苓10g 白术10g 鸡血藤30g蛇舌草30g莪术10g龙葵15g焦三仙30g砂仁6g山萸肉10g透骨草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0g赤芍10g白英15g

二诊(9月2日)患者腰部疼痛减轻,情绪尚可,但口干口苦,胸胁不适,舌暗苔白厚。患者有肝胆湿热征象,在上方基础上加用龙胆草10g、泽泻10g,以清肝泄热。

三诊(10月8日)患者情绪尚可,口干口苦,胸胁不适等症明显好转。查血象、肝肾功能正常,Ca153:20.4U/ml。

四诊(11月6日)骨核磁提示:骨肿瘤无进展,肿瘤无进展情况。

继以此方加减服用5年,现患者一般情况好,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

:此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药维持性治疗患者。本例患者为乳腺癌骨转移,其病变在局部,行积极的放射治疗,治疗后又行积极的中药抗肿瘤治疗,在辨证基础上加用有效的抗癌中药治疗。



张青
张青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