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多次检查白细胞在3.5×10 9/L以上,一般不需要服药,只需定期观察。如患者有乏力、易倦等症状,就应适当休息不宜过劳,并予以升白药物治疗。
二、病因治疗:
(一)凡是白细胞减少的病例,都应忌用对骨髓有害的药物,而且不宜饮酒。
(二)积极查找原发疾病,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做到标本兼治。例如:治疗白细胞减少时,如有感染症状应该同时加以控制。如果有结缔组织病,或肝脏疾病,都应同时治疗。
(三)如果怀疑是服用的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必须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用升白细胞的药物治疗。有些患者常用染发剂,但却没有意识到该化学制剂,使用时间较长时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四)免疫性白细胞减少,在治疗时需加激素与升白药物同时服用。并注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三、药物治疗:
(一)口服升白细胞药物:
1. 利可君40mg 每日3次;
2. 盐酸小檗胺(升白胺)4片 每日3次;
3. 鲨肝醇 100mg 每日3次;
4. 肌苷0.4gm 每日3次;
5. 维生素B4 20mg 每日3次;
6. 地榆升白片 400mg每日3次;
7. 碳酸钾250毫克 每日3次;
8. 升白新(地菲林苷)200mg 每日3次;
9. 十一味参芪片 每次4片 每日3次。
以上药物可选用1~2种,连续使用2个月左右,无效时可更换其他药物。
(二)注射药物:
1.肌苷200mg肌肉注射 每日1次或400~600mg 静脉注射 每日1次;
2.辅酶A 50mg 肌肉注射 每日1次;
3.吉赛新0.075mg - 0.150mg 皮下注射 每日一次或两天一次;
4.生白能0.075mg - 0.150mg 用法同上;
5.惠尔血0.075mg - 0.150mg 用法同上。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仅用于白细胞在2.0×10 9/L以下或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
四、随访与观察:
(一)定期检查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应该1–2周检查一次;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每周应做2–3次血象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二)发热患者应及时查找感染原因,观察记录体温变化情况,合理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与第三代头孢合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3–4天后,如病原菌已明确,应根据药敏试验调整药物。
(三)观察血象改变时,除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外,要注意有无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如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必须做骨髓穿刺,了解骨髓增生情况,是否有慢性再障(C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或低增生性白血病等疾病。没有贫血的患者,骨髓中粒/红比例明显下降,说明粒系增生功能低下,不但选择药物不同,且服药时间也要延长。
(四)巩固与维持,在白细胞正常以后,至少应用维持治疗3个月,以后定期随访。
本文是王觉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